2025-03-07
萬芳醫院新聞稿
一名年約60歲的男性因突發性呼吸困難,被緊急送往臺北市立萬芳醫院急診室。病人到院時呼吸費力、窘迫,需額外氧氣治療才能維持正常血氧,醫療團隊立即安排電腦斷層,發現左肺有一顆壓迫肺動脈並引發阻塞性肺炎的大型腫瘤,隨即進行初步治療並安排住院。在最短時間內取得組織檢體,確診為小細胞肺癌。經第一線化學治療後,肺部病灶逐漸改善,症狀獲得緩解,病人順利出院返家。
閱讀更多
2024-11-13
癌症希望基金會
肺癌蟬聯42年十大死因之首,在所有的肺癌中最惡名昭彰的是「小細胞肺癌」,發現時大多已是晚期,五年平均存活期甚至不到2%。不過,根據最新的研究發現,小細胞肺癌病人做化療後追加免疫治療,可以減少復發機會,延長存活時間,能有效對抗這個肺癌中的惡霸。
閱讀更多
2024-09-30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聖安生醫 新聞稿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周德陽研究團隊攜手聖安生醫,共同開發創新奈米三特異性T細胞銜接抗體「Nb-TriTE」抗癌藥物 (SOA101),成功完成臨床前研究,針對肺癌、乳癌等多種實體癌症,為癌症治療帶來重大突破,並將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Advanced Science》並獲得高分肯定,近期將提出美國FDA人體臨床試驗申請,為癌症患者提供全新治療選擇,解決全球癌症治療長期以來的瓶頸問題。
閱讀更多
2024-01-04
照護線上
針對能手術的早期肺癌,手術與術後輔助治療都是影響預後的關鍵,本次照護線上特別邀請三軍總醫院胸腔外科黃才旺醫師,公開解析手術重點、團隊照護以及術後輔助治療新突破。
閱讀更多
2023-06-19
陳晉興
編按:衛福部統計處日前公布最新國人死因統計結果,依死亡率排序,惡性腫瘤(癌症)已連續41年居冠,其中又以肺癌連續19年位居所有癌症之首,發生率也是排名第2,每年死於肺癌者就超過1萬人,儼然取代肝癌成為「新國病」。台大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陳晉興表示,肺癌蟬聯十大癌症之首多年,男女癌症死亡第1名都是肺癌。從1990年後,台灣的吸菸比率年年下降(32%降到14%),肺癌發生率卻是年年上升(每10萬人口17人升高到35人)。這顯示不是抽菸才會罹患肺癌,二手菸、廚房油煙也都是成因,特別是「非抽菸」而罹患肺癌的比例逐漸攀升。值得注意的是,肺癌死亡率雖高,但若能早期發現,存活率也能提高,罹患肺癌第1期的5年存活率超過9成,第2期降至59.2%,第4期更只剩下12.6%,因此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至關重要。尤其近7成肺癌比例屬於肺腺癌類型,而早期肺腺癌無法透過胸部X光發現,最好的防治方法就是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肺癌篩檢。國健署表示,LDCT做為肺癌篩檢工具確實有機會早期發現肺癌,特別是用於偵測小於1公分的肺部結節,根據結節大小和CT影像型態特徵,來評估良性和惡性的可能性。《今周刊》早在2017年率先以封面故事報導「新國病肺癌」,時任肺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的陳晉興就疾呼國民健康署應在既有的「四癌篩檢」外,另將國人死亡人數高居前二位的肺癌、肝癌篩檢納入。經過5年奔走,國健署自去年7月1日起開辦第5癌篩檢「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肺癌篩檢」,短短半年就揪出160個確診肺癌個案,新診斷的4期(末期)肺癌個案比例更從57.9%下降為109年度的50.1%,減少近8個百分點,對於4期存活率極低的肺癌來說,是難能可貴的一大進步。(原文刊載於2022/3/10,更新時間為2023/6/19)
閱讀更多
2022-08-18
陳晉興, 梁惠雯
王女士(化名,70歲)個性開朗、熱情,堪稱「資深玩家」,游泳、打球、跳舞樣樣來,興趣相當廣泛;新冠肺炎疫情前,時常出國旅遊。然而,就在屆齡退休、準備迎接更寬廣的人生時,確診了肺腺癌。她勇敢、堅毅的面對,不僅為自己拍下美美的「畢業照」,還慰勞自己住進杜拜帆船飯店,灑脫的說:「罹癌又何妨?跟它直球對決就是!」
閱讀更多
2022-07-05
郭美懿
許多長輩喜歡吃泡菜、醃菜配白粥,認為好下飯又健康,殊不知長期食用醃漬食品,恐提高罹患胃癌的風險!一位88歲婦人日前因脹氣、噁心、嘔吐等症狀就醫,檢查結果罹患胃癌,最後切除婦人三分之二的胃。醫師呼籲,胃癌主要致病原因之一就是愛吃醃漬與高鹽食物,建議民眾飲食還是要以新鮮食品為主。
閱讀更多
2022-05-06
林麗娟
一星期至少有6天,走路、吹蕯克斯風、靜坐1小時以上,幫患者看診6小時。聽起來是位正常、健康的醫師?(原文刊載於2020/8/7,更新時間為2022/5/6)
閱讀更多
2022-03-08
黃惠如
「我的老師說有重大疾病的人身上有股味道,」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系教授韓柏檉已過世的妻子張幼香在他們合著的《排毒舒食盛宴》中,回憶韓柏檉罹癌的過程。
閱讀更多
1/ 4
第 1頁,共 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