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2
陳旭怡
一般人想到退休生活,大多數只想到退休金夠不夠,但除了重要的金錢之外,健康的生活也很重要。退休不只規畫資金流,還要管理健康、培養興趣、多交朋友,老了才不會覺得生活無聊又無趣,無所事事人也容易老。
閱讀更多
2019-06-18
林芷揚
年過六旬,騎馬、潛水、衝浪、駕駛帆船都難不倒他!63歲退休後還學年輕人當背包客,白天在美國西海岸徒步旅行,夜宿每晚只要39美金的青年旅館,和6個大學生同住一室、早晚一起吃花生醬吐司和番茄罐頭義大利麵,重新擁抱青春!「就是想要體驗,把年輕沒機會做的事情,趁退休後的黃金十年都去做一次!」
閱讀更多
2019-04-19
伊甸基金會
「失智的長者就像孩子,當我們還是孩子時,總是問父母相同問題不下數十遍,他們的眼中沒有透露不耐,那為什麼我們做不到呢?」郎祖筠談起失智、已逝的父親沒有一絲迴避或保留,侃侃而談的她只盼大眾能夠更重視老人議題。
閱讀更多
2019-02-25
愛長照
退休老人找到新的自我認同管道,進而提升自我社會價值,去社區當志工,或是上 社區大學 的課。不管如何,政府應將高齡人才建置資料庫,否則是很可惜的事。
閱讀更多
2019-01-28
風傳媒
有位太太來諮詢,說先生退休後整天窩在家,常管東管西,對子女莫名動怒,愛發脾氣,什麼都要嫌。先生之前工作是司機,退休後曾小中風,走路不是很方便,現在整天不出門,只在家裡看政論性節目,跟著政客罵罵罵。太太差不多65歲,兒女都成年了,她看得很開,想說終於休息想出門四處看看,無奈被先生綁在家整天聽抱怨,要他一起出門又不願意,擔心走不動、發生意外怎辦、不想被笑,又不太能勸他,動不動就吵架…來問怎麼辦?
閱讀更多
2018-03-15
林奇伯
美國心理學家南希.施洛斯伯格(Nancy K. Schlossberg)提醒,退休不是一個單純的「日期」,乃是一連串的「轉變」,攻頂或淪陷,關鍵在於是否預先做好「退休專案規畫」,並逐步「刻意練習」。
閱讀更多
2015-06-04
天下文化
我們以為必須出面干預、必須解決他人的問題,以及必須「修復」這個狀況,這往往讓我們感到無助。然而,同理心的思考模式讓我們看到自己需要做的,就只是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你的任務很簡單,只需聆聽對方,不必進行任何修復。
閱讀更多
2014-12-25
陳玉華
老,是你不想見到它,但它一定會找上你的人。如果老,是迎面而來,躲不了的生命樣態,黃世岱讓它變成恩人與戀人。六十三歲之前,他的身分是軟體工程師、資訊副總,從美國退休,回台一年,他給自己換了角色。化身「小丑蛋黃」到全台養老院義演,散播歡樂,和未來的自己相遇。
閱讀更多
7/ 7
第 7頁,共 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