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童年

顯示第 17118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283

親愛的,你不用告訴我怎麼做!找回夫妻間熟悉的親密感,只需要好好聽對方說話

tCol 2020-05-15

賴佩霞

親愛的,你不用告訴我怎麼做!找回夫妻間熟悉的親密感,只需要好好聽對方說話

很多人告訴我,他們與另一半常常會避談某些話題,甚至到最後沒話可講,「相敬如冰」。

閱讀更多

貼心照顧失智媽咪,用漫畫紀錄回憶 阿彬叔叔:把焦點放在快樂,現在換我照顧您

tCol 2020-05-15

小虎文

貼心照顧失智媽咪,用漫畫紀錄回憶 阿彬叔叔:把焦點放在快樂,現在換我照顧您

阿彬叔叔談到,他不是沒有「負面」的時候,只是覺得不需要特意提起。「我覺得我很會『轉念』,負面的事我們聽得還不夠多嗎?生活中總有正向開心的事,把焦點放在快樂上,才有力量繼續走下去。」

閱讀更多

結婚30年後才體悟:我們算不上郎才與女貌的「天造」,卻可以是畚箕對掃帚的「地設」

tCol 2020-05-11

蔡穎卿

結婚30年後才體悟:我們算不上郎才與女貌的「天造」,卻可以是畚箕對掃帚的「地設」

我們的組合只能算是非常平凡的配搭,因為知道自己的平凡,反而沒有錯過互相尊重的和諧。雖然三十年前,我們算不上郎才與女貌的天造,但三十年後,卻可以坦言我們是畚箕對掃帚的地設。

閱讀更多

爸爸住院4個月就離世 吳若權:原來死亡這麼近,交代好「3遺」後,我要以樹葬告別

tCol 2020-05-08

吳若權

爸爸住院4個月就離世 吳若權:原來死亡這麼近,交代好「3遺」後,我要以樹葬告別

沒有人能夠預知,將來會在哪個場景,用什麼姿態和這個世界告別。 我們唯一要學習的就是:放下。 而不是執著於任何形式的懸念,或是貪戀於任何美好的時刻。

閱讀更多

辭職照顧母親,媽媽卻把親手燉的雞湯留給手足!她感慨:難道您覺得我不累嗎

tCol 2020-05-04

吳若權

辭職照顧母親,媽媽卻把親手燉的雞湯留給手足!她感慨:難道您覺得我不累嗎

適時對外舉手求援,並非懦弱的行為,而是開放機會,讓大家可以一起參與照護長輩,並在這個經驗中學習。

閱讀更多

失業失婚,又失孩子監護權!她不被擊倒重新定義人生:大浪來襲,就乘浪上去看風景

tCol 2020-04-28

小虎文

失業失婚,又失孩子監護權!她不被擊倒重新定義人生:大浪來襲,就乘浪上去看風景

人生危機就是轉機,外頭的世界即使支離破碎,每個人仍是自己內在的掌舵者。失婚、失業,又失去孩子的監護權,聽起來令人驚恐,但卻造就她更寬廣的路。大浪來襲,就乘浪上去看風景。王怡文的第二人生,40歲後開始。

閱讀更多

把錢都給親人是對自己殘忍!十方:中年後走向富裕人生、理財靠手段,有餘力才能甘心給人

tCol 2020-04-24

小虎文

把錢都給親人是對自己殘忍!十方:中年後走向富裕人生、理財靠手段,有餘力才能甘心給人

臺灣女性常常會在年輕時不斷的給,當她年紀大後,也會轉過來壓迫其他的女性晚輩,「富媽媽」十方說起她的社會觀察,原由是她之前就是這樣苦過來的,導致女性在貧窮上的複製。「父母撫養我們長大要感恩,但我們也要主動性決定,我的人生要怎麼過。」

閱讀更多

退休後要過得好,中年男子要拉緊老婆的衣角!李偉文:結婚超過20年,少「溝通」感情才會好

tCol 2020-04-15

小虎文

退休後要過得好,中年男子要拉緊老婆的衣角!李偉文:結婚超過20年,少「溝通」感情才會好

退休後旅遊你想跟誰一起去?多數男人回答:老婆;但多數女人卻想跟好朋友、閨蜜一起出遊。男人要在退休前培養興趣,好好善待另一半,要等退休後才開始改變,就有點來不及了。很多男人在職場上很有成就,但回到家都是小男人。

閱讀更多

外遇劇情都一樣?成為心理師後才明白,原來八點檔演的都是真的─林靜君專訪(下)

tCol 2020-04-14

林芷揚

外遇劇情都一樣?成為心理師後才明白,原來八點檔演的都是真的─林靜君專訪(下)

「我覺得中年人這麼努力打拼,卻因為一些人生的議題沒有解決,受困在裡面,沒辦法享受中年應該要有的成果,好可惜。」陪伴父親走過癌末與臨終的林靜君,40多歲時毅然轉業,從記者轉為諮商心理師,並專注於成人諮商,因為她深知「一個中年人,會影響一家人」。

閱讀更多

你的「現在」決定了過去,那段不幸的過往,不過就是藉著悲劇這壺劣酒,忘記「如今」不得志的痛苦

tCol 2020-03-13

岸見一郎, 古賀史健

你的「現在」決定了過去,那段不幸的過往,不過就是藉著悲劇這壺劣酒,忘記「如今」不得志的痛苦

並不是因為漠不關心才當耳邊風。而是因為其中並沒有應該討論溝通的重點,所以聽聽就算了。如果在我聽過「可惡的他」或「可憐的我」這樣的內容後,能表示「真是辛苦了」「完全錯不在你」什麼的,與你站在同一陣線的話,確實可以讓你得到一時的安慰,甚至你還會覺得幸好有來這裡接受諮商輔導、幸好找了這個人商量等等,因為這樣而感到滿足。不過,從明天開始的每一天將如何改變?難道不會因為再次受傷就又想尋求慰藉?到最後豈不是成為一種「依賴」?正因為如此,阿德勒心理學才要討論:「今後該怎麼辦?」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