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1
翁申霖 整理
歲末年終,銀行開始大動作清理「呆卡」,永豐銀、一銀率先發聲,接著中信銀、台新銀也加入戰局,而兆豐銀行也宣布,2024年度的主要策略是提升有效卡數,同時也會清理部分無效卡。兆豐銀指出,目前主要先針對「持有多張兆豐卡」的客戶,其名下卡片已「連續2年以上沒有消費的呆卡」,採取不主動續卡或邀請停卡的方式來進行清理,以降低信用卡發卡及維運成本。針對各家銀行接連出招整頓「呆卡」,有專家認為,銀行開始執行「清卡」動作其實是好事。根據《NOWnews 今日新聞》報導,理財達人寶可孟(賴孟群)受訪時表示,「清卡對於消費者來說是好的,身上放1、20張信用卡也不見得都會用,放身上還可能遺失,甚至被拿去盜刷,這都是持卡人自己要額外承擔的風險。」究竟一個人身上要持有幾張信用卡比較妥當?寶可孟建議,「可從國內主力卡、海外消費卡及主力通路卡這3方向持卡,每種選擇1張或2張其實夠用了。」以國內主力卡來說,因主要還是在國內生活,可以挑選1張國內高回饋的信用卡,刷卡還能賺回饋。此外,如今疫情過去、國門大開,不少人開始恢復出國旅遊或出差,寶可孟指出,這時可以選1張海外刷卡高回饋信用卡,目前海外回饋卡都有3%以上,因此,出國帶1至2張信用卡就夠用。當然,還有1張信用卡可以鎖定自己常去的主力通路,如果使用的是行動支付,行動支付給的回饋通常不是恆久不變,這時可以留下一張高回饋卡,這樣使用行動支付就可拿較多回饋。「其實皮包中放3張信用卡就夠了,不用辦到1、20張卡。」停卡是否會影響個人信用?寶可孟表示,這都是正常停卡,不是因信用不良停用,屬於合理範圍,不會影響聯徵信用。
閱讀更多
2023-10-30
阿福の投資馬拉松
編按:本書作者「阿福の投資馬拉松」版主詹英哲,在這波ETF熱潮之初,鑑於國際經濟局勢波動,降低單一個股操作比重,改買ETF。他之前持有日友(8341)、大地(8437)和鮮活果汁(1256)等中國概念股,但因中美持續對抗,中國逐漸失去製造大國的優勢,經濟陷入困境,他決定改尋新目標,而ETF的特色:分散市場, 管理 費用低,長期持有,更適合正在追求FIRE人生、無法承受高度投資風險的自己。他從43歲開始分批買進台股0050、0056、006208和美債00720B、00751B,用5檔核心ETF搭配6檔衛星ETF,賺價差也領股息。5年即達到月領10萬的目標,48歲時就從IBM退休,開啟第二人生。阿福這樣選標的:先買與大盤連動的市場型賺價差(0050、006208),再看配息頻率及月分,挑0056、00878、00713(這檔殖利率高達6.67%)月月領配息。
閱讀更多
2023-10-30
李雪雯
一對70、80歲,在台北市擁有一、二、三樓透天厝的侯姓老夫婦。儘管坐擁高價不動產,但很遺憾的是,兩夫妻之前沒有存到多少退休金。所以,兩老現在每月,就是依賴老人年金,以及手中不多的現金老本,過著縮衣節食的生活。
閱讀更多
2023-10-28
劉秀枝
曾經以為很遙遠,但轉眼間,我就從小女孩變成今日的退休銀髮族了。以前覺得父母、師長思想老舊,在現代年輕人眼中的我也應如是吧?
閱讀更多
2023-10-27
胡肇芳 整理
80歲音樂人劉家昌2015年被前妻甄珍爆出,兩人早在兒子劉子千(現改名章立衡)1歲時就已離婚,婚姻僅維持9年,2018年更爆出爭產風波,事隔5年。劉家昌10/26在微博寫下逾2千字長文,怒批甄珍母子,對此章立衡首度在社群發聲,臉書貼出一張圖,上面寫著「我把牛牽來了你繼續吹」。劉家昌周五(10/27)也在臉書發文並貼出聲明書表示,「本人一生從事音樂工作,作品餘三千首,過去中國人不講究版權,近十年已有版稅了。所以在香港用章家甄和次子劉子千名字成立了創音工作室,授權創音工作室 管理 音樂版權。」劉家昌表示,「年前在媒體上看到劉子千改名為章立衡。既然不姓劉,不是劉家人,決不容許碰觸本人所有之版權。因此,本人終止授權創音工作室、章家甄及章立衡使用、 管理 、收取本人所有之版權收益。」「本人鄭重聲明,從今起任何公司或個人自創音工作室取得本人音樂之版權使用,未經我本人認可,皆屬違法必須立即停止。違者應負一切法律賠償責任,特此聲明。」對此,稍早甄珍在臉書回應,「兒子脫離了你的磨(應為魔)爪生活的很開心,非常幸福。 你不是忘了吧,當時兒子和唱片公司簽約並發展良好時,是你突然要主導兒子的音樂發展,兒子非常不願意,但為了我妥協後,你便得寸進尺,操控兒子,兒子稍有不從,你就威脅要斷掉兒子音樂路,還發文痛罵兒子畜生。 現在反過頭來假惺惺,你配做父親嗎?」甄珍表示,「至於我們兩個的關係,不想再說太多,當時就是因為你爛賭,我才和你離的婚,你明知道我們離婚了,還為了利益於2015年在香港訴訟離婚,後來發現行不通, 自己又主動撤回了訴訟,不知道你為什麼現在還要拿這些東西博眼球。」「劉家昌我告訴你,不要顛倒黑白是非,你有證據就去告我,不然就是誣陷。 你的所做所為遲早有一天會大白於天下,法律的製裁(應為制裁)不會缺席!」
閱讀更多
2023-10-27
金美敬
過去的社會將人生分為三個階段:二十歲至三十九歲為青年、四十歲至五十九歲為中年、六十歲後則為老年。我們把六十歲後的人生稱為「老年」,沒有對這段時間多做計畫,是因為活到八十歲左右,就要離開人世。然而,對於現在介於四十歲至五十九歲的人來說,這種分類方式已失去意義。
閱讀更多
2023-10-27
104中高齡人力銀行
104中高齡人力銀行10/25舉辦「啟動共融跨世代—友善中高齡企業論壇」,並發布《中高齡就業趨勢報告》。對於《中高齡與高齡者就業促進法》上路近三年,企業卻認為影響力只有 4.2 分(滿分10分)。104中高齡人力銀行總經理吳麗雪提出友善聘僱中高齡的六大策略和解方,也邀請六家友善中高齡企業(統一超商、麥當勞、老爺酒店、台灣無印良品、全家便利商店、104人力銀行)分享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範例。
閱讀更多
2023-10-27
李雪雯
邁入中高齡階段,你一定要做到的「老後財富自主」,輕鬆規畫你的長壽人生,妥善規畫退休金流,養錢防老,才能活到人生的最後一刻,都有錢可用。
閱讀更多
2023-10-26
周欣悅
讓備受國際推崇的心理學家告訴你,金錢不只是交易工具,更會牽動我們的情緒、人際關係、行為和決策……你怎樣看待錢,就會得到怎樣的人生。
閱讀更多
2023-10-25
NHK特別採訪小組
母親得了失智症後妻子離開,工作也沒了的50多歲男性。自稱為「長照機器人」。
閱讀更多
26/ 30
第 26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