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8
優照護
一切都來得這麼突然,原本身體狀況都很良好的林媽媽,有天突然覺得身體不適,就醫後發現罹患了癌症。幸好身為老么的林小姐住得近,隨之而來的治療過程,也都由貼心的女兒陪伴照顧。母親的症狀好轉,醫院也安排林媽媽出院。但隨著母親要出院的日子越來越近,林小姐擔心母親在家會無人照顧,自身又因工作無法抽身,焦慮感與日俱增。
閱讀更多
2022-02-07
彭蕙珍
張愛玲曾說:「成名要趁早。」昔日的玉女紅星程秀瑛的一生,可說是呼應了這句話。程秀瑛16歲考進華視,17歲晉升為八點檔女主角,21歲就獲得巴拿馬影展最佳女主角。成名後她卻不戀棧,赴美深造、學習時尚,返台後,再度投入演藝事業,演出「花系列」《茉莉花開》更讓她爆紅,近年則是淡出演戲拾起畫筆。今年62歲的她說:「我在畫畫裡找到很多樂趣,竟然成為我的新職業。」未來程秀瑛還準備推出一個創作者平台,更大化的提供所有創作者發揮專長,用商業方式回饋社會,「這是推動我向前的動力」。
閱讀更多
2022-01-20
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
在教職服務二十九年,退休開始從事志願服務,每天晨泳從不間斷、登頂了五十座百岳,還是陽明山國家公園東西大縱走一日行的 紀錄 保持人……。「這樣還會罹癌?」許多人聽了我罹癌前的生活都這麼問,不只他們訝異,我自己更是無法理解。
閱讀更多
2022-01-19
曲全立、趙文豪
如果你動過一場性命交關的手術,如果你腦袋裡有11c.c.腦瘤的汁液、如果你的左耳沒有聽覺,右耳只剩下40%的聽力,你會怎麼辦?台灣首席3D導演曲全立,曾經是台灣拍攝音樂錄影帶的第一人,當時KTV裡的歌幾乎都是他的作品。他也拍過《嘎嘎烏啦啦》《強棒出擊》《百戰百勝》《金曲龍虎榜》等知名節目,更是周華健、梅艷芳、高明駿、張清芳、殷正洋等人的音樂錄影帶幕後操刀者,也拍過舒淇、崔苔菁等大明星,連星雲大師都請他協助拍攝影片。就在事業風光之際,他卻被診斷出腦袋裡有一顆拳頭大的腦瘤,醫生宣判只剩不到半年的時間。奇蹟走過鬼門關,留下半聾半盲的後遺症,他對自己說︰「這是我重生的第二人生,既然我的生命是個奇蹟,那就得完成一些使命。」靠著自學,他成功研發了3D影像拍攝,於2013年以《3D台灣》 紀錄 片與《少年Pi的奇幻漂流》劇情片同獲I3DS國際大獎。他也曾製作《美力台灣》 紀錄 百工技藝和台灣瀕臨消失的美景,現在則正著手以影像記錄台灣超人的故事。曲全立為了讓偏鄉孩子也能感受3D的魅力,於是載著夢想,開往台灣每一個角落。2014年至今跑了316個城鎮,超過250,000公里,相當於繞地球6圈。這些超凡的作品與計畫,每一個很難、每一項都是挑戰,他不但都做了,而且全數都是曲全立2002年開完腦瘤手術後才展開的拍攝計畫—在他失去的半邊的聽力與視力之後。「做就對了!」成為曲全立不可撼動的人生態度,立願以影像專業回饋社會。
閱讀更多
2022-01-19
樂擎
「男生?什麼男生?」「嘸啦,陳太太妳別聽人家黑白講。晚上我值班的呀,我看妳女兒都是一個人回來的。」管理員伯伯煞有其事地作證完後,還不忘順帶黑了下幾個愛碎嘴的婆媽鄰居:「就是太愛八卦,沒事找事,眼紅看不了妳女兒長漂亮又優秀。」並在臨別上樓前,趁我媽轉頭不注意,對我眨了眨眼,舉起拇指比了個大大的讚。
閱讀更多
2022-01-19
鄭閔聲
14歲出道後,她試著快速長大,努力融入成人世界;卻因為不敢表達意願、無力走出舒適圈而徬徨不安。直到接觸戲劇,她才體會自我價值不只來自他人肯定,進而逐漸找回工作與人生的主導權。
閱讀更多
2022-01-17
蕭婷方
新冠肺炎(COVID-19 )全球爆發2年多以來,隨著高傳染力的新變種Omicron出現,許多國家防疫政策走向「與病毒共存」,引發「動態清零」與「與病毒共存」兩立場的論戰。以往,新冠肺炎確診者死亡率、重症率都不低,對未接種疫苗者有很大的殺傷力,可能造成醫療量能崩潰;目前,台灣社會出現新的聲音,認為Omicron疫情多輕症,不需要堅持清零,防疫要維持經濟生活的平衡。
閱讀更多
2022-01-14
李易紓
66歲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週四(1/13)深夜臉書發文,訴說自己與太太已經離婚了,並謝謝過往的一切美好回憶,「感謝她和我生育一個那麼好的孩子,也為照顧孩子付出了那麼多心力」。當年他的婚禮主持人馮光遠,第一時間就留言為他打氣:「我相信你是真的看得很開,所以很高興你也成為『失婚但看得開』俱樂部一員」!
閱讀更多
2022-01-14
李易紓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開放第三劑疫苗接種間隔縮短至12周(84天),15日重新開放1922疫苗預約平台預約第3劑,至今(16)日中午截止;17日起接種,未來以一周為一期,例如1/15、1/16可預約1/17至1/23第3劑疫苗,重啟後僅開放預約功能,沒有意願登記,也不會發送簡訊。
閱讀更多
2022-01-05
NOW健康
感恩節這個源自西方節日,是鼓勵人們與家人團聚,分享生活,同時也借此反思和懂得感恩生活中所擁有的一切。根據2019年臨床環境心理學期刊的一項研究指出,練習感恩真的有助於增加正向情緒、幸福感、減少憂鬱情緒與提升生活滿意度。
閱讀更多
25/ 30
第 25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