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纖維化

顯示第 9110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129

力抗肝炎20年 高雄桃源區成全台第一個微根除C肝地區

tCol 2019-08-14

財團法人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

力抗肝炎20年 高雄桃源區成全台第一個微根除C肝地區

財團法人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力抗肝炎20年,今(2019)年為基金會成立第20年。由於衛生福利部宣示2025年根除C型肝炎,高盛行的偏鄉與原鄉被視為政府第一優先目標。透過基金會建立「肝炎防治在地化」模式,鎖定南台灣B、C肝高盛行區,截止今年七月底為止,桃源區35至75歲在籍在戶人口約1,073人,參與篩檢人數約1,067人,篩檢率達99.4%,其中C型肝炎抗體陽性治療率更高達95.8%,高雄桃源區成為全台第一個C肝微根除地區,率先達標!

閱讀更多

咖啡可以防癌!每天喝「這杯數」攝取足夠抗氧化劑,減少致癌機率!

tCol 2019-07-31

常春月刊

咖啡可以防癌!每天喝「這杯數」攝取足夠抗氧化劑,減少致癌機率!

近年來,包括歐美、日本和中國等地的報導,有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表示,天天喝些適量的咖啡可以防癌,這是因為咖啡中含有綠原酸、咖啡因等特殊成分,這些成分為什麼可以防癌?能預防哪些癌症呢?

閱讀更多

生酮飲食恐致脂肪肝、肝纖維化...名醫親自揭露:為什麼我不吃生酮飲食?

tCol 2019-07-12

何兆芬

生酮飲食恐致脂肪肝、肝 纖維化 ...名醫親自揭露:為什麼我不吃生酮飲食?

近來生酮飲食掀起了一波潮流,這種飲食法的特色是醣類食物降到百分之十左右,脂肪佔百分之七十∼八十,百分之十∼二十是蛋白質食物,因此是一種極端往高脂肪食物靠攏的飲食型態,並非許多營養專家宣導的「均衡飲食」。

閱讀更多

愛喝咖啡易乳房纖維囊腫、誘發乳癌風險?醫師這樣說...

tCol 2019-07-05

華人健康網

愛喝咖啡易乳房纖維囊腫、誘發乳癌風險?醫師這樣說...

近來,網路流傳:「女性愛喝咖啡要當心,每日咖啡因攝取量高於500毫克,恐導致乳房纖維囊腫上身、誘發乳癌。」此說法一出也引起不少婦女恐慌。究竟嗜喝咖啡是否真的會增加乳房纖維囊腫、乳癌發生率?且聽專業醫師怎麼說!

閱讀更多

脂肪肝恐致肝癌!名中醫:這3招有助遠離癌症上身!

tCol 2019-06-27

樓中亮預防保健網

脂肪肝恐致肝癌!名中醫:這3招有助遠離癌症上身!

肝癌為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2位,但肝癌早期沒有明顯的症狀,來看看肝癌的成因與如何預防!

閱讀更多

不想洗腎就別亂吃!腎臟科名醫:謹記「三少三多」有效排毒護腎!

tCol 2019-06-03

今周刊

不想洗腎就別亂吃!腎臟科名醫:謹記「三少三多」有效排毒護腎!

想要擺脫腎臟病的威脅,不能單靠醫生,從日常生活中建立良好的護腎方法,自己就是護腎專家,讓腎病威脅從此退散。

閱讀更多

遠離肝癌、肝硬化!成人健檢搭配B肝、C肝篩檢

tCol 2019-05-31

林芷揚

遠離肝癌、肝硬化!成人健檢搭配B肝、C肝篩檢

B型肝炎和C型肝炎是造成慢性肝病與肝癌死亡的主要原因,肝癌更高居癌症死因第二位!大部分肝病並沒有明顯症狀,發現時通常為時已晚,導致治療效果不佳。以下篩檢可及早揪出肝病,進而幫助預防肝硬化和肝癌。

閱讀更多

不染髮、不喝酒...腎臟科名醫公開居家養生密技,讓人生逆轉「腎」

tCol 2019-05-22

江守山

不染髮、不喝酒...腎臟科名醫公開居家養生密技,讓人生逆轉「腎」

現代人的工作緊張忙碌,常在不知不覺中養成傷害腎臟的危險習慣。像是一忙就忘了上廁所、熬夜晚睡導致睡眠不足,還有飲食過度、飲食過量、運動不足導致血糖、血壓、血脂偏高,以及抽菸等等,每一項都是會嚴重影響腎臟健康的壞習慣。

閱讀更多

每天喝咖啡助防癌!研究:降低肝癌、子宮內膜癌風險

tCol 2019-05-22

林照曦

每天喝咖啡助防癌!研究:降低肝癌、子宮內膜癌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近年來為咖啡翻案,認為喝咖啡不但不致癌,還防癌。

閱讀更多

馮世寬年初三驚傳心臟衰竭插管住院》心臟衰竭比癌症更致命?如何逆轉醫師10秒教你搞懂

tCol 2019-05-09

照護線上

馮世寬年初三驚傳心臟衰竭插管住院》心臟衰竭比癌症更致命?如何逆轉醫師10秒教你搞懂

2022.02.04編按:前國防部長、現年76歲的退輔會主委馮世寬初三(3日)晚間驚傳因心臟衰竭併發肺水腫,一度插管急救送進三軍總醫院加護病房。對於馮世寬最新情況,退輔會對外表示,目前狀況尚好,並謝謝各界關心。心臟科醫師建議,其實從日常生活可以約略評估心臟衰竭的嚴重度,爬兩層樓會喘為「輕度」,爬一層樓會喘為「中度」,坐著會喘就是「重度」。走路活動就會喘,代表血液供應不太夠,下肢會有點水腫,晚上睡不好一直起來尿尿,這些都有可能是心臟衰竭的表現,如果有觀察到這些表現就應該就醫檢查。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