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4
Winnie散漫遊
編按:本文作者Winnie 30多歲就退休、開始環遊世界。她和美國籍先生Jeremy本來是科技業上班族,下定決心減少物慾和開銷後,存下超過七成的收入,終於實現提早退休的願望,而他們的故事也多次登上國內外多家媒體。
閱讀更多
2020-01-31
艾小羊
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你就是全世界。你願意營造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忙碌、焦慮、不安、貧乏,還是平靜、閒適、安寧、富足?
閱讀更多
2020-01-30
小虎文
陶曉清在中年之後,探索內在、了解自己,她認為「每個人生命的河流不同,自己選擇去承擔」、「自己能改變的就改變,改變不了的,就放下吧!」以至於即使歷經過乳癌化療,她仍勇敢面對。她的《生命的河流:七堂關於人生的成長課》,每一堂,都精彩!
閱讀更多
2020-01-17
劉黎兒 我年過60,又怎樣?──黎兒人生相談室之二
Q:我是文燕,現在58歲,丈夫大我3歲,孩子都大了,一個獨立一個在外地求學,家裡只剩我們兩人。除了他去出差,幾乎每天一起吃早、晚餐,同在一個屋簷下生活,我還每天洗他的內衣褲。但已經好幾年了,都數不清幾年了,我丈夫都沒碰過我,我二年前開始失眠,難道我不是女人嗎?他怎麼可以不把我當女人對待呢?我也有同齡朋友去網上找小鮮肉或付錢去牛郎俱樂部,或是跟在文化會館認識的男同學出遊等,我現在還做不到,或許再不多久,我也可能這樣做,如果我不覺得有 罪惡感 的時候,或許很快的。難道他外面有女人了?還是生理上有問題?還是只是對我不行?
閱讀更多
2020-01-08
金英朱
我以為努力當個好妻子、媽媽、媳婦婚姻就會幸福,於是把自己的感受埋在深處,盡力配合婆家,但我和丈夫的距離卻越來越遠,也失去了孩子的尊重和快樂。反正没什麼好失去的了,我鼓起勇氣對公婆交出了媳婦辭職信,想不到,奇蹟開始一一出現……
閱讀更多
2020-01-08
馬汀.塞利格曼
快樂的人有比較大的社交圈,而社交網絡的大小又跟老年的健康很有關係。憂愁的人可能想要朋友,但是朋友卻不喜歡憂愁的人,悲觀者的寂寞可能是走向疾病的路徑。
閱讀更多
2020-01-03
小田桐あさぎ
最該率先空下的,應該是自己的時間才是。我想任何人都不能沒有讓自己放鬆、成長、專屬個人的時間。
閱讀更多
2020-01-03
小田桐あさぎ
當我們能逐漸體會到父母的苦心時,請務必與父母聊聊,直接跟父母確認他們的心意吧!與父母當著面好好對話後,確認自己猜想得沒錯時,相信你對世人的看法就會有一百八十度大轉變。
閱讀更多
2019-12-09
根本裕幸
換句話說,不必用「對/錯」、「好/壞」這個標準來判斷。為什麼?因為這個標準只存在於理性「思考」中,並不在我們的「情感」當中。這麼一來,即便是被社會視為禁忌的事,我們也都能夠「理解」才對。
閱讀更多
2019-12-09
根本裕幸
我認為我的工作是協助人們從人生中找到愛。除了前面介紹的那幾位,我還認識好多位過著悲慘人生的人,而且我發現,他們的人生中必定有愛。因此,不知不覺地,尋找愛這件事,就變成我工作的一部分了。
閱讀更多
13/ 19
第 13頁,共 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