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8
蘿蕊.葛利布
席爾斯的心理學家,寫過一本很棒的書,名為《如何找對另一半》(How to Stop Looking for Someone Perfect and Find Someone to Love )。席爾斯在書中說,每個人都是套餐,或像餐廳的藍盤特餐。沒有「替代餐點」,你必須把這些討厭的習慣和不迷人的特質與剩下的食物一併帶走,你可能不得不吃掉一個不喜歡的配菜。「如果要求某個人實現妳的美好願景,」席爾斯寫道:「就只能和幻想長相廝守了。」
閱讀更多
2023-08-18
許峰源
當我們想要去「糾正」別人的價值觀時,某程度是為了滿足我們內心深處的虛榮感、優越感,以為自己高人一等,彷彿在告訴著對方:「你這樣想是錯的,你應該照我的正確方式生活。我想要拯救你脫離苦海。」
閱讀更多
2023-07-21
丁菱娟
前幾天跟一群熟齡朋友聊天,大家聊到數位化的衝擊及不適應感,紛紛拿出自己的體驗來抒發,尤其是不舒服的經驗,讓大家忍不住詢問彼此:「是不是真的老了?」
閱讀更多
2023-07-13
好食課
編按:聖嬰熱浪席捲全球,衛福部發布警訊,今年1到6月已有956例熱傷害,創下3年來新高,而截至7月12日為止,因熱傷害就醫人數已達382人次,僅台大醫院因熱衰竭或熱中暑掛急診的民眾就成長2成,甚至有老人家因為捨不得開冷氣,熱到「講話反應變慢」才就醫!據《三立新聞網》報導,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表示,近來台大醫院熱傷害患者激增2成以上,症狀輕微者全身無力、頭暈、頭痛、說話喘、血壓降低、 臉色 蒼白;嚴重的甚至體溫已超過40度伴隨意識不清。其中還有一位長輩因為捨不得吹冷氣,從上午忍到下午,結果兒女下班回到家才發現他講話反應變慢且全身溼透,送急診發現已經有脫水情況,是典型的熱衰竭現象。醫師提醒,除了戶外工作者要防範熱傷害,待在室內的嬰幼兒與長輩同樣也要注意高溫帶來的傷害。除了可利用冰袋短暫放在腋下或腹股溝位置,達到快速降溫的目的,也要注意水分的攝取。國健署建議,不論活動程度如何,都應該隨時補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因為「不渴」不代表「喝得夠」,那麼到底我們一天應該要攝取多少水分呢?各個族群又要喝到多少水量才足夠?(原文刊載於2023/4/13,更新時間為2023/7/13)
閱讀更多
2023-07-06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婆媳關係是一個家庭中最特殊,又牽扯涉廣的關係狀態,我們鮮少接收到比較正向的婆媳關係,通常聽到的是媳婦需要咬牙忍耐、披荊斬棘、調整自己才能在嫁入的婆家裡生存下去。當媳婦經歷諸多苦難,終於「熬」成婆時,那些內在酸甜苦辣、心裡的傷好像就突然可以有一個出口了!
閱讀更多
2023-07-04
謝雪文(雪兒Cher)
「你覺得最困難的自助旅行經驗是什麼?」毫不猶豫我會說:「帶爸媽去旅行!」這不僅是勇敢,還充滿冒險精神。
閱讀更多
2023-06-28
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 饒樹文
編按:大腸癌已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之首,依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登記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等同於每31分14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癌;其中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每年有超過6000人死於大腸癌,位居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3位。這些年屢見名人不敵大腸癌病逝,除了66歲作詞人李坤城,還有豬哥亮、賀一航、李國修等人,而去年離世的余苑綺得年僅39歲,身後遺下兩名年幼子女,更令人萬分不捨。大腸癌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初期並無明顯病徵,且大部分的大腸癌患者沒有家族病史,卻與各種慢性疾病息息相關,有非常大比例是因為後天的生活習慣或飲食習慣所引起。由於近9成大腸癌發生於50歲以上民眾,且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為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國民健康署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經實證研究,每2年定期篩檢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死亡率。早期大腸癌易治癒且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大腸癌存活率則不到2成。由於早期大腸癌無症狀,但可透過定期篩檢提早發現,因此要「腸」治久安就要定期篩檢,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饒樹文指出,預防大腸癌,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篩檢,也可以多吃益生菌,有助於抑制大腸內有害細菌,減少致癌物的產生。除此之外,出現哪些症狀時要提高警覺、盡早就醫檢查呢?(原文刊載於2022/8/22,更新時間為2023/6/21)
閱讀更多
2023-06-08
郭美懿
近日開始進入夏季高溫天氣,萬里晴空下只要陽光稍微曬久一點,皮膚就開始感到刺痛。醫師提醒,夏日繞境活動、馬拉松、單車等戶外活動多,平常有潛在危險的病人可能因此加重病情,除了要注意中暑症狀,突發的心律不整、心肌梗塞也時有所聞。
閱讀更多
2023-06-05
優照護
許多人上了年紀之後,脾氣會逐漸改變,甚至變得不好相處。其實老人家並不是故意要為難他人,只是很多心事沒人了解,情緒就會常常上下起伏。
閱讀更多
2023-06-02
彥寬
人一旦氣血不足,血液循環受阻,各部位器官就會出現功能衰退,相對便會引起睡眠障礙。
閱讀更多
4/ 26
第 4頁,共 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