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8
癌症希望基金會
編按:淋巴癌因早期症狀不明顯,發病初期症狀如發燒、咳嗽等與感冒相似,容易輕忽,而被稱為「沉默的癌症」。國內最常見的淋巴癌是「瀰漫性大B細胞」,這是一種高惡性度,病程進展快速的淋巴癌,醫師呼籲,病人確診後連想都不用想,要馬上接受化療及標靶治療! 若是未及時治療,可能在短短幾個月或是1、2年就要人命。
閱讀更多
2022-04-12
癌症希望基金會
「蔡醫師,現在化療沒效了,該怎麼辦?我還有救嗎?」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蔡育傑在診治轉移性膀胱癌(最常見的病理分類為泌尿上皮癌)腫瘤病友的過程中,有時會遇到年長病友因化療結果不如預期而灰心,因此對於上述病友的擔憂並不陌生。
閱讀更多
2021-07-25
李易紓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7/25宣布,開放AZ疫苗可混打mRNA疫苗(目前國內以莫德納為主,BNT尚未到貨),後續將優先開放第1到3類對象間隔8週後接種,目前時程還沒敲定,約有343.5萬名第一劑打AZ疫苗的民眾,未來混打上路後,第二劑都有機會打到mRNA疫苗。究竟混打能提升多大的效果呢?醫師潘建志在臉書上分析,面對越來越難纏的變種病毒,混打疫苗確實能得到更高的抗體效價,而四種打法組合中,以這個組合最能誘發人體更高的中和抗體濃度。
閱讀更多
2021-01-27
聯合報 / 記者楊雅棠
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確診人數已突破一億人,全世界莫不引頸企盼疫苗的問世。但在疫苗出現前,開發有效藥物也刻不容緩。中央研究院在老藥新用的最新研究中,便從現有藥物和保健品發現五種潛力藥物,包括抗瘧疾藥物美爾奎寧、抗愛滋病毒藥物奈非那韋、中草藥靈芝多醣體RF3,以及薄荷和紫蘇的萃取物,在動物實驗中可有效抑制新冠肺炎病毒。
閱讀更多
2020-12-09
江守山
三十八歲的B先生是一位上班族,五年前胃食道逆流找上了他。之所以會發現是因為以往晚上入睡後他通常都能一覺到天亮,但突然間常常因咳嗽而醒,而且白天的聲音也都啞啞的。
閱讀更多
2020-04-21
林芷揚
法國藥廠賽諾菲(Sanofi)與英國醫療保健用品商葛蘭素史克(GSK)今(21)日宣布,雙方已簽署合作意向書,將結合兩家公司的創新技術開發COVID-19(武漢肺炎)佐劑型疫苗。候選疫苗預計將於2020年下半年進入臨床試驗,並預計於2021年下半年上市。
閱讀更多
2019-10-15
健康力 共同審稿/小兒科醫師林恆圭、小兒科醫師陳壽祥、營養師沈舉茀
寶寶可以吃益生菌嗎?市面上益生菌產品琳瑯滿目,從菌株、菌數一路比到產品劑型,比到媽媽滿眼昏花還不知道挑哪家產品好,下手前不可不知的益生菌懶人包,一次彙整大公開。
閱讀更多
2019-09-17
Q老師的營養教室─張佩蓉營養師
A小姐一如往常的照鏡子,突然間對著鏡子中的自己大叫:「白頭髮又跑出來了!!!」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驗?
閱讀更多
2019-09-02
營養師程涵宇
脂肪肝俗稱「肝包油」,指的是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在肝中過度堆積(含量超過肝總重的5%以上)。在台灣,脂肪肝盛行率約在11.5∼41%不等,甚至有的研究指出,約有1/3至1/4的台灣成年人有脂肪肝,高於一般常見的早期B型肝炎(約20%)許多。(編按:最可怕的是,患有脂肪肝的人,未來走上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比率比平常人還高。)
閱讀更多
2/ 4
第 2頁,共 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