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2
小林弘幸
編按:飽受失眠所苦,還是怎麼睡都睡不飽?沒來由的暈眩、心悸、手麻腳麻,或是老是覺得這裡不舒服那裡痛的...到醫院又找不出原因,可能都是 自律神經 失調在作祟。 自律神經 是不受意志影響,調解身體機能的神經,控制我們的呼吸、血液循環、消化和排泄等功能,當 自律神經 失調時,身體就會出現各種不適的症狀,讓你覺得做什麼都不爽。日本 自律神經 權威小林弘幸教授表示,除了少數的周邊神經病變引起除外,大部分的人都是因為壓力過大、作息不良而導致,所以即便去醫院就診,藥物的控制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如果沒有消除根本的原因,也可能反覆復發。 自律神經 失調不是病,但放著不管絕對會成為大問題,藉由生活習慣的調整和簡單的動作,每天只要1分鐘,就能有效改善 自律神經 狀況。
閱讀更多
2024-12-11
林暐鈞
筌科生技於11/26在台北凱薩飯店,舉辦預防醫學與健康管理新思維第四期講座,邀請臺大漁業科學研究所陳秀男教授、拉菲爾人本診所黃英家副院長、臺北醫學大學謝明哲教授、筌科生技董事長李鴻彬、臺北醫院劉明偉醫師共襄盛舉,分享知識、幫助眾人邁向美好熟齡生活。
閱讀更多
2024-11-29
郭美懿整理
頭痛是每個人皆經歷過的症狀,有些歷時短暫,幾秒、幾分鐘就過去,但有些頭痛卻是揮之不去的夢魘。不過許多人常以為頭痛就是「偏頭痛」,其實統計發現,患有偏頭痛的人只佔少數,反倒是「緊縮型頭痛」高達7成。北市聯醫陽明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羅元璟指出,緊縮型頭痛的發生,常與肌肉緊繃有關,只要按摩放鬆,就有助於緩解頭痛。
閱讀更多
2024-10-18
蔡曉萱 整理
秋冬來臨,不僅氣溫驟降,許多人的心情也隨之低落,這種依循季節轉換而出現與消失的憂鬱症類型,被稱為「季節性情緒失調」,因多發作於秋冬,所以也被稱為「秋/冬季憂鬱症」。秋冬日照時間較短、氣溫較低,容易引起情緒低落與憂鬱症狀,患者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與樂趣、易怒、昏昏欲睡,甚至渴望碳水化合物、體重上升。心理師建議,這時候可以建立自己專屬的「情緒保健箱」,也可以透過飲食調整,度過秋冬的情緒低潮期。
閱讀更多
2024-10-11
郭美懿
藝人侯昌明與妻子曾雅蘭育有1子1女,兩個孩子將陸續出國留學,預估4年大學就要花掉夫妻倆3000萬元,讓侯昌明感嘆:「真的要再努力賺錢。」不過,曾雅蘭因 自律神經 失調導致健康頻出狀況,先後停調電商服飾、生技產品副業。而侯昌明則透露,現階段讓太太健康是他的首要目標,「讓她完全過那種少奶奶的生活,我都OK。」
閱讀更多
2024-05-03
NOW健康
現代人工作忙碌,三餐不定時且以外食居多,容易攝取高油、口味重鹹等,加上用餐後就趴著睡覺,使得不少民眾飽受胃脹氣、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等腸胃問題之苦,而習慣服用胃藥已成為許多上班族的生活寫照。營養師劉宜洵表示,長期服用胃藥,恐引發副作用,建議在專業醫師及營養師評估下,選擇適合自己的護衛益生菌,平日就做好胃腸道健康的維護。
閱讀更多
2024-04-05
彭菊仙
養生,就是把自己活成一頭簡單而快樂的豬 讓身體放鬆如乾透的木頭一般輕靈放鬆; 讓心神凝止、靜如平鏡,繁瑣之事過眼而不留,不再耗損能量。
閱讀更多
2024-04-02
郭美懿整理
現在人生活壓力大,常常造成作息、飲食不規律,因此身體可能會出現心悸、胸悶、胃脹、失眠等問題。花蓮慈院中醫部醫師林尚緯表示,中醫有句話叫做「內關心胸胃」,說的就是可以透過內關穴來調養心胸胃不適的困擾。
閱讀更多
2024-03-14
陳俊如
最困難的往往不是治療疾病本身,而是改變生活作息,就像對於喜歡飲酒的人來說,要戒酒非常不容易一樣。
閱讀更多
2024-03-01
彭菊仙
讓身體放鬆如乾透的木頭一般輕靈放鬆;讓心神凝止、靜如平鏡,繁瑣之事過眼而不留,不再耗損能量。
閱讀更多
1/ 17
第 1頁,共 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