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5
林韋伶
你有存股習慣?存的是股票還是ETF?過往有許多嚮往在退休後能擁有「被動收入」的投資人,會選擇用定期定額存股方式累積退休後的小金庫。然而,隨著ETF投資熱潮席捲市場,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今年1月到9月,定期定額存ETF的投資人數為定期定額存股人數的3倍,若以金額來看,存ETF的金額更是存股的4.3倍。
閱讀更多
2024-10-23
謝雪文(雪兒Cher)
20歲沒沒無聞,30歲壯遊成名,40歲的我,反思來時路,逐漸慢慢理出一些屬於我這年紀的中年生活哲學。
閱讀更多
2024-09-27
林暐鈞
《今周刊-幸福熟齡》於9月27日舉辦第八屆《幸福熟齡台日交流論壇》,在身心養生保健講堂部分,邀請到蓮花基金會董事長黃宗正以《從樂活到終活,智慧的人生》、Gaia Torah 行銷 長黃韋寧、Gaia Torah亞太區代言人唐豪悅醫師以《寵愛自己,喚醒天然重生之美》為題分享,為蒞臨的大家預備美好的老後人生。
閱讀更多
2024-09-27
蘇芳禾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今周刊舉辦2024年第八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跨海邀請日本精神科權威、暢銷書作家和田秀樹(Hideki Wada),分享「為自己打造隨心所欲的幸齡人生」。不同於大部分醫生叮囑「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吃」,和田秀樹認為,補充足夠營養,做想做的事就可以了,「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才是長者最重要的心態!」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在致詞時表示,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會超過20%,政府、社會、企業到家庭準備了多少?梁永煌說,今周刊每年舉辦的活動中,這是最有急迫感的,論壇邀請日本老年醫學的權威、在此領域耕耘長達35年的和田秀樹專講,也邀請許多專家從各面向分享如何面對老化。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呂建德致詞時指出,總統賴清德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重視長者在各面向的生活,台灣2026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這是挑戰也是機會。他說,政府長照3.0預算從824億再擴大到926億,關懷據點破1萬5千個,未來結合長照輔具和AI技術、「大家醫計畫」等,加強推動長者照顧,迎接超高齡社會,同時創造更多價值。
閱讀更多
2024-07-15
洪雪珍
現在房子這麼貴,妙的是,年輕人索性放棄不買了,也就不煩惱了;倒是他們的父母很煩惱……只要我這個年紀的人聚會,主要話題都圍繞在2樣:一個是照顧老年父母或公婆、一個是幫年輕子女籌錢買房。
閱讀更多
2024-07-02
廣告企劃製作
為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市面上開始出現越來越多標榜極高菌數,甚至是保證菌數的益生菌產品,但…益生菌真的越多越好嗎?保證菌數真能保證功效嗎?就讓專家告訴你事情的真相!
閱讀更多
2024-06-14
理白小姐(梁靖悦)
當時,我最大的渴望就是:「時間自由」、「工作自由」和「工作三年存到一桶金」。因為有「工作三年存到一桶金」這個非常明確的目標,所以我渴望挑戰自己,看著自己的資產一天一天成長,會讓我非常有成就感。也因為這個渴望,常常當我陷入「要做」、「不做」欲望糾纏拉扯之間,就很輕易地能夠控制住自己的購物欲,加上「極簡思維」,我把對物質的渴望降到最低。這樣的堅持與專注,而不是單靠意志力,以強烈的渴望和動機,所以一切都是自動自發,不需要他人督促:按時存錢、按時發部落格。同樣的道理也運用在理財上,按時存好退休金,對我來說,未來想要自由工作的前提,除了擁有多元化的收入來源,也必須要有 100 萬元這桶金做為基底燃料,讓股票利息生生不息,讓複利不斷湧現。
閱讀更多
2024-05-27
理白小姐(梁靖悦)
如果你剛畢業,即將邁入社會成為新鮮人,這本書或許可以快速讓你變成理財小資;如果你自認為是理財小白,這本書可能也會幫你找到如何成為理財小資的答案;如果你毫無頭緒不知道未來該怎麼走,書中會提供立刻可以執行的理財心法和工具。我並非少年股神,也不是優秀的企業家,只是一名普通的護理師。在畢業不到三年後的24 歲,我是如何成功存下人生的第一桶金100 萬元呢?
閱讀更多
2024-04-05
洪雪珍
近幾年,新聞不斷報導,房租不斷緩步上升,尤其是雙北鄰近捷運站或辦公區的地段。這個消息,讓我的朋友明芬特別緊張,一直唸著要兩個兒子都回家裡住,原因是:「為了省錢!」
閱讀更多
2024-03-27
許瑞云, 鄭先安
很多人把「愛自己」限縮在「滿足個人欲望」這樣褊狹的定義裡,而「滿足個人欲望」又不斷被各種商業活動詮釋為「滿足物質欲望」,所以隨處可見的廣告活動與 行銷 宣傳充斥著名牌精品、高檔飲食、豪華旅遊等訊息,鼓勵大家透過消費來犒賞自己,並且要放在社交媒體展示炫耀,直接或間接傳達「人應該要想辦法滿足自身各種物質欲望,這樣才算是愛自己,才顯得高人一等」。其實「愛自己」可說是個假議題,因為「愛自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只有當我們做了「不愛自己」的行為時,才會有「愛自己」的概念。
閱讀更多
2/ 30
第 2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