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7
李易紓
《今周刊》今天周四(10/7)舉辦第五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跨海邀請專攻高齡健康的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老年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長島田裕之,分享如何預防失智症、肌少症。島田裕之在演說中,拿出醫學研究數據,證實做到「享受運動」、「與人群保持互動」、「注重營養攝取」這3點,就能有效延緩失智症、肌少症的發生,讓不健康餘命縮短。另外,立法委員、天成醫療體系創辦人張育美、金管會證期局前局長王詠心、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嘉義縣縣長翁章梁、醫師作家李偉文、心能量管理中心執行長許瑞云也輪番上場,聊聊在中年後的熟齡人生,要面對的老後長照、健康、理財、心靈成長等課題。
閱讀更多
2021-08-11
聯合報 記者李姿瑩
藝人蔣偉文日前載著75歲老爸去打AZ疫苗,爸爸下車前,交給他一份親筆遺囑和重要文件資料,讓蔣偉文不要下車,在等候的時間仔細詳讀。蔣偉文翻閱後發現,爸爸在遺囑中交辦身後事,並告知家中重要物品、文件擺放位置,以及載明家族親戚的聯絡方式,蔣偉文爸爸過去曾於航空公司任職,因此從遺囑信函上就能看見航空公司名稱。
閱讀更多
2021-06-26
新頭殼newtalk | 張柏源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5日宣布,為有效利用武漢肺炎疫苗,當日最後一瓶開瓶剩餘劑量將開放18歲以上成人候補接種,可由接種單位規劃候補名單機制,但很多基層反映沒有做好配套,系統不健全,引發混亂。另外,想打殘劑的人是否可跨縣市預約?還是一定要以居住地或戶籍地為主?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預約的方式將由地方政府或透過鄰里長進行通知或預約,也就是說會交給地方政府來全權處理,會再跟地方政府問問實際執行時有哪些困難,一起解決。
閱讀更多
2021-06-06
新頭殼newtalk | 陳湘芸
本土新冠疫情未見趨緩,疫苗成為唯一解套方法。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已編列40億元經費,今(6/7)起全民都可免費施打疫苗,依照疫情指揮中心規劃,COVID-19疫苗公費接種對象一共分為十一類,現行開放第一、二、三類人接種,包含醫事人員、醫療院所之非醫事人員、高接觸風險第一線工作人員(含民間救護車),但不含同住者,未來會逐步往下開放。
閱讀更多
2021-06-03
李易紓
根據日媒報導,日本政府擬向台灣提供約124萬劑AZ疫苗,且載運疫苗的運輸機,據傳可能明天(6/4)就會抵達台灣,加上台灣自行採購的疫苗也會陸續到位,政府規劃的「疫苗接種預約平台」將正式建置在手機與電腦版的「健保快易通APP」,讓民眾透過該平台,預約接種疫苗,另外還會納入四大超商以及藥局進行預約。
閱讀更多
2021-05-20
HEHO健康網
台灣本土案例連環爆!短短4天內,確診個案數從每天十幾二十人,一口氣增加到15日的180 人確診,在萬華的群聚案中,中興醫院篩檢出46位陽性、剝皮寮快篩站篩檢到16位陽性,兩個共篩檢525人,所以快篩陽性率也達到10%以上。不過由於現在台北市、新北市都升級到三級防疫,不少人蜂擁到醫院進行篩檢,各醫院人潮爆滿,也傳出昆陽實驗室不收醫療院所送來的檢驗;不過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目前昆陽實驗室有更重要的任務,篩檢血清抗體、或是做一般PCR檢驗等,並不是昆陽量能不足的問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現在能做PCR分析的醫療院所有126家,每天可以檢驗1萬6千多件,如果疫情持續升溫,還可以再往上提高,量能絕對足夠。 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現在許多醫院都有大量排隊篩檢的人,如果醫療人員的人力不足,是屬於醫療行政體系的問題,需要地方的衛生局處再去掌握,讓每個縣市做適當的分工;早上也跟台北市協調,如果真的量能不足,也會請其他縣市協助,進行分流。
閱讀更多
2020-09-08
林芷揚
62歲的L女士,過去不曾接受過子宮頸抹片檢查,雖然曾接過 衛生所 的電話通知受檢必要,但是對於要在內診檯上接受檢查,是覺得害怕。L女士向來健康,不適症狀,因此忽略檢查的重要。直到兩年前,得知好友C女士被診斷出子宮頸癌,因手術治療而暫停了在菜市場的生意,L女士因此強迫自己勇敢接受抹片檢查,這才發現已有癌前病變。
閱讀更多
2020-07-21
楊雅婷
彰濱秀傳醫院骨科部譚台笙副院長表示,骨質疏鬆症指的是骨頭因為年齡老化或相關疾病引發的質或量產生問題,輕則造成全身莫名原因的痠痛,嚴重則容易發生骨折。
閱讀更多
2020-05-08
丘榮襄
兩位住在廟裡的朋友,提點了我老人該有的智慧,讓我以更寬容和慈悲的心態,面對自己與晚輩的生活。
閱讀更多
3/ 7
第 3頁,共 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