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5
黃亞琪
宛如希臘神話中的薛西弗斯,反覆地將巨石推向山頂,到達頂峰時又滾回山下,如此永無止境重複下去⋯⋯,看不到盡頭的疲憊,是照護家庭裡熟悉的景象。
閱讀更多
2019-09-06
艾彼
「年紀大了病痛就多,實在不知道這輩子我還有什麼事情沒完成,老天為什麼不把我帶走?我留在這裡,只是子孫的負擔」
閱讀更多
2019-09-04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編按:擔任長時間照顧者的妹妹,在母親過世後怒告王先生,爭取鉅額遺產分割;然而,這筆遺產,是他母親在生前,另外贈與給王先生的遺產。是什樣的原因,讓妹妹急欲爭取遺產分割?這個故事,期盼未來每一個家庭,都能在照顧、遺產分割上,能妥善安排,家和萬事興;也讓人省思,家人之間的照顧與付出,到底價值幾分?
閱讀更多
2019-09-03
李雪雯
許多人認為將失能與失智長輩,放在最熟悉的家裡,然後請外籍看護工來照顧,可以讓長者放心。只不過,撇開許多專業醫師及照顧專家所說:沒有經過多少專業訓練的外勞,根本無益於失能或失智者的復健,許多這樣做的子女,有多少是真心在家陪伴長者,並且與他們說話?
閱讀更多
2019-09-03
李雪雯
儘管有人認為,「孝順不可外包」是台灣社會的普世價值,但石藏文信便再三提醒「遠離《家人這種病》」的七大守則之一就是:不要為了家人犧牲自己,不行的事情就明確主張「不行」!石藏文信特別強調,如果要預防照顧者憂鬱症,或防止親子關係因照護而惡化,最佳對策就是「不要一個人獨自擔負照護工作」。
閱讀更多
2019-08-26
林芷揚
調查發現,照顧長輩家庭的照顧分工中,將近一半由家人親自照顧,每位長輩平均有將近9位家人,卻不到3人實際上分擔照顧工作,家人之間也常因為照顧方式、費用支出分擔的方式起衝突!
閱讀更多
2019-08-21
愛長照
「悲傷與死亡,是社會最容易逃避的課題!尤其是『喪偶』,一聽就覺得觸霉頭。大家喜歡正面、歡樂、愉快的感覺或氣氛,這是人之常情,但所謂的『負面情緒』,也是我們的一部分,接受悲傷的存在,才能放下悲傷。」
閱讀更多
2019-08-05
愛長照
心力交瘁,憂鬱沮喪,若持續超過兩個禮拜,也不能等閒視之。至於因為照顧工作而失眠、胃口不佳、容易緊張擔心,若已明顯影響生活品質,也不要再獨自承擔。
閱讀更多
2019-08-05
愛長照
照顧殺人事件,反映的是一個社會的長照體系不足以支撐老年照顧責任,只能放任各別家庭自行處理,放任失智失能老人家在陰暗的角落苟延殘喘,終至氣絕。為避免照顧殺人再次發生,失智失能以後必須由別人照顧;長照不只服務失智失能老人家,更多受惠者是至少四到五倍人口數的廣大需長照家庭。
閱讀更多
2019-07-16
風傳媒/黃天如
「相較年邁失能的阿母,其實我更擔心自己的老年與未來…」年逾九旬的母親因為不慎跌碎髖骨不良於行,長年困居在家中僅有的公寓頂樓房舍,照顧責任便全落在兒子燈伯(化名)身上。
閱讀更多
12/ 18
第 12頁,共 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