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9
蔡碧月
理財作家莊雅珍曾是人生勝利組,台大法律系畢業、嫁給檢察官,怎料31歲遭背叛離婚,天天被帳單追著跑。 記者 出身的她不認輸,努力賺錢翻身,靠自己買豪宅與父親、孩子及再婚夫同住,59歲就當了奶奶。
閱讀更多
2022-12-18
經濟日報 記者游智文
台北市區又見整合失敗,將被大樓包圍的孤獨老透天。不過,這次情況很特別,並非屋主和建商條件談不攏,而是屋主買了老屋後,不知基於什麼理由,就是不願意參與都更,不管建商怎麼說,屋主就是不想談,堅持要把空房子留在那裡。
閱讀更多
2022-12-18
翁申霖 整理
過去曾是《聯合晚報》、《中時晚報》 記者 ,後來踏入政治評論界,闖出一番名號的政治評論家陳立宏,2015年確診第四期腦癌,儘管醫生透過「開頭爐、摘腦瘤」想跟死神搶命,他卻仍在2017年不幸逝世,知名主持人鄭弘儀近日在《新聞挖挖哇》揭露陳立宏生前因一場場車禍,發現「異狀」到醫院檢查後才得知長腦瘤。
閱讀更多
2022-12-16
拉爾夫.萬格
編按:身為散戶的你,是不是經常想著:因為資金有限,我必須找個最佳時機,在股市即將上漲時大舉All in,這樣才能達成理想的獲利水準。然而,美股史上最著名的投資奇才拉爾夫.萬格卻要告訴你:「市場擇時無效!」,其中的理由在於……
閱讀更多
2022-12-15
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台北報導
善用每人每年244萬贈與稅免稅額,跨年度等於有488萬的額度,因此每逢年底,就會有不少節稅過戶潮。資深地政士提到,近期有一個案例是,老爸想將市價1000萬元的房子以總價800萬賣給女兒,且房子會向銀行貸款556萬元,但女兒未婚、自由業,恐遭國稅局追繳贈與稅。
閱讀更多
2022-12-11
聯合報/ 記者 巫鴻瑋
今周刊編按:新竹縣關西鎮日前發生一起人倫悲劇,原本家人齊聚為百歲人瑞辦後事,但家中兩兄弟素來感情不睦,72歲哥哥正準備與弟弟討論老父親後事,62歲弟弟卻不樂意讓哥哥插手,雙方隨即爆發口角。兩人在靈堂大打出手,意外中哥哥疑似被弟弟推倒,當場後腦著地,最後傷重不治。台灣民眾在辦喪事的過程,常常會因為溝通過程不順利,讓家人間的感情產生破裂,律師吳挺絹表示,如果沒有預先為自己安排後事,一旦發生意外、重病導致身故,不論身邊是否有親友,任誰都很難在悲痛當下,同時妥貼地處理決定告別式細節(訃聞發給誰?遺照選哪張?墓誌銘?)、安葬方式與地點...等內容。建議民眾能夠在生前預立遺囑,一併思考:「對於自己的身後事,有什麼想法嗎?已經安排了嗎?」吳挺絹建議客戶先購買規劃好生前契約內容與塔位,協助親友安排符合自己需求的「畢業典禮」。
閱讀更多
2022-12-01
ETtoday新聞雲 記者吳珍儀
父母想幫子女買房,方式有很多種,其中最常見的就屬於現金贊助,稅務單位提醒所衍生的贈與稅問題最容易被忽略,不過善用父、母兩人免稅額度,必需繳交稅額會大幅下降。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表示,就接獲民眾來電詢問,用自己的資金替兒子購買不動產,是否要申報贈與稅?(原文刊載於2022/9/22,更新時間為2022/12/1)
閱讀更多
2022-11-28
郝萬山
這是從心理和情緒控制角度來說的。我們是人,和動物最大的不同是,人是有理智的,一個健康的人是能夠用理智控制情緒和一切行為的。大城市的公共汽車,在上下班高峰的時候,常常十分擁擠,在這種情況下,你碰我一下,我踩你一下,很難避免,說聲「對不起」、「沒關係」,相視一笑,相安無事,這就是健康人的行為。
閱讀更多
2022-11-16
郭美懿整理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每年歲末皆會發起「寒冬助老 刻不容緩」獨居弱勢長輩關懷計畫,希望籌募到3000萬元助老服務經費,提供年節期間的除舊佈新、辦年貨、圍爐餐、走春迎新以及整年度關懷陪伴等等服務。
閱讀更多
15/ 30
第 15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