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設定

顯示第 9110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繳幾十年勞保「最高級距」才領2萬年金…她靠「以房養老」每月湊4萬現金流:不給兒女孝親壓力

tCol 2023-11-15

李瑞瑾

繳幾十年勞保「最高級距」才領2萬年金…她靠「以房養老」每月湊4萬現金流:不給兒女孝親壓力

退休後沒有收入,如何養老成為迫切危機,「以房養老」除了可住在自己熟悉的房子養老,貸款月付金還能填補政府退休金缺口、減輕子女奉養壓力,讓退休生活更為舒適。

閱讀更多

「天冷還堅持睡地板」…長輩失智後成任性老人怎麼辦?台大護理師教6技巧照護:適應不控制

tCol 2023-11-14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3A護理師 吳建緯

「天冷還堅持睡地板」…長輩失智後成任性老人怎麼辦?台大護理師教6技巧照護:適應不控制

2014年一部美國劇情片《我想念我自己》述說了早發性失智症的故事。主角是大學教導語言學的教授、事業有成,然而患上阿茲海默症卻讓生活不得不停下腳步。英文片名《Still Alice》,或許是想表達即使個性改變,認不出人,但陪伴她的人要記得她依舊是從前的她,不要因為個性變了,和以前不同了,就剝奪她的生活、奪去她的名字。我們也要記得,當身邊的親朋被疾病奪去記憶後,也是彼此重新諒解的開始。

閱讀更多

不是遺物整理!步入中年後開始斷捨離,專家教「老前整理」8技巧:打造嚮往的老後生活

tCol 2023-11-12

聯合報/ 記者 陳雅玲

不是遺物整理!步入中年後開始斷捨離,專家教「老前整理」8技巧:打造嚮往的老後生活

「老前整理」的風潮來自日本,是指人們在自己還健康時,整理自己的物品。不管是收藏還是囤積,在老後真正來臨之前進行「斷捨離」,有人自己動手,也有人尋求專業協助,「老前整理」協助大家在心理和居住環境都挪出空間,迎接人生新階段。

閱讀更多

憂鬱症不是抗壓性低、不知足!3種行動減少無力感,治癒你的「心靈感冒」

tCol 2023-11-03

金雅拉

憂鬱症不是抗壓性低、不知足!3種行動減少無力感,治癒你的「心靈感冒」

我在碰到壓力時自信心會下降,開始對他人察言觀色,然後用挑剔的眼光看待自己。有時候是什麼都不想做,有時候則是什麼都做不了。和平時比起來,我會變得更加無力與倦怠,很容易陷入自我譴責。這種時候,我會意識到「現在的自己需要被讚美」,然後試著運用行為活化的技巧:早上起床後, 設定 三個足以讓自己體驗到快樂與成就的目標,但不必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

閱讀更多

快退休才發現退休金根本不夠花,老後生活遠比想像的更燒錢?飛機教練教會我的投資智慧

tCol 2023-11-02

比爾.蘇西斯

快退休才發現退休金根本不夠花,老後生活遠比想像的更燒錢?飛機教練教會我的投資智慧

我的第一個飛行指導教練是妮可,最初的3堂課她都用來解說動力 設定 。「比爾,你必須調整動力 設定 ,一路下來慢慢調整。」一年後,娜塔莉也說了一樣的話。「首先,我們來想一想你的動力 設定 ,然後做小幅修正—在下滑道時必須維持穩定。」馬克對我說:「比爾,首先你得 設定 動力 設定 。這樣小幅調整回到軌道時會比較容易。」大衛比較堅定一點:「如果你先調整動力 設定 ,讓自己做小幅度的調整並且維持穩定,這樣開飛機會容易得多。」

閱讀更多

68歲奶奶有二兒六孫子女,卻幾乎不來看她!4方法讓3千萬財產,只給特留分,其他全送公益

tCol 2023-11-01

李雪雯

68歲奶奶有二兒六孫子女,卻幾乎不來看她!4方法讓3千萬財產,只給特留分,其他全送公益

68歲的王奶奶,雖然有兩個兒子,以及6個孫子女,但卻幾乎不來看她。所以,她想藉由信託規劃,既能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處理資產及後事(把錢留給兒子),同時又能享受天倫之樂。

閱讀更多

68歲嬤擁3房、3千萬存款嘆「2個兒子6個孫,沒人來看我」…如何「養錢防老」還享天倫樂?

tCol 2023-10-27

李雪雯

68歲嬤擁3房、3千萬存款嘆「2個兒子6個孫,沒人來看我」…如何「養錢防老」還享天倫樂?

邁入中高齡階段,你一定要做到的「老後財富自主」,輕鬆規畫你的長壽人生,妥善規畫退休金流,養錢防老,才能活到人生的最後一刻,都有錢可用。

閱讀更多

誰說失智長輩只能關在家?村民幫你顧! 這村子打造「沒有高牆」的長照中心

tCol 2023-10-25

何柔嫺

誰說失智長輩只能關在家?村民幫你顧! 這村子打造「沒有高牆」的長照中心

過往傳統的失智照護中心,為了謹慎照顧、避免走失,通常會採取最低風險-對失智症患者採用「把門關上」的照護方式。但這個日照中心卻推倒了高牆,他們為何而做?又如何做到?

閱讀更多

76歲侯孝賢證實罹阿茲海默症!兒子發聲:確診後遺症超出發展…手上電影無法執行「但經典不會遺忘」

tCol 2023-10-25

鄭閔聲、何欣潔

76歲侯孝賢證實罹阿茲海默症!兒子發聲:確診後遺症超出發展…手上電影無法執行「但經典不會遺忘」

編按:76歲國際級大導侯孝賢驚傳疑似罹患失智症正式退休,外媒報導,身邊知情人士表示「他確定不會再拍電影了」,《刺客聶隱娘》可能成為最後一部作品。外媒報導,侯孝賢台北工作室傳出已經關閉,工作人員也已經遣散,報導甚至表示「這消息對台灣本土可能不算太驚訝,但侯導和家人並未作出公開宣佈,可能是想保有隱私。」侯導兒子侯甫嶽發表聲明證實父親先前已經診斷出阿茲海默症,但沒有減退他對電影的熱情,一直到新冠肺炎確診,後遺症連帶病情才先暫停,「這對我們來說是沒有預想過的發展」。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推估,2022年我國失智者人口超過30萬人,其中65歲以上長者占9成6,預估未來平均1年將增加1萬人,台灣失智症的挑戰越來越大。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神經部張楷杰醫師表示,失智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隨著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其影響和挑戰日益突出。針對廖先生這樣的失智症處理,如何早期辨認、診斷和及時介入將是關鍵。張楷杰指出,許多人前往神經科求醫,主訴是最近常常忘東忘西,擔心自己有了失智症。不過像這樣這麼有「病識感」的人,常常都只是「健忘」,也就是暫時性的短期記憶障礙,可能是因為分心、壓力或睡眠不足所導致,一般來說,健忘的症狀可以隨著休息、放鬆或提醒而恢復記憶。相較之下,失智症是一種嚴重的認知功能障礙,常伴隨著記憶障礙和認知能力的退化。這些症狀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行為產生了明顯的負面影響,常見有5種症狀,一旦發生就要特別注意是否為失智症。1.容易遺忘生活中,食衣住行的點點滴滴2.遺忘曾經擅長的技能。3.溝通與閱讀障礙。4.五感逐漸不靈敏。5.出現幻覺無法自行判斷事物。

閱讀更多

手機充電一整晚,電池壽命真的會減少?專家解惑:避免超過「這電量」,iPhone、安卓不一樣

tCol 2023-10-23

黃明惠 整理

手機充電一整晚,電池壽命真的會減少?專家解惑:避免超過「這電量」,iPhone、安卓不一樣

相信不少人在睡前都會習慣把手機插上電源線充電,等到隔天就能帶著電量100%的手機出門,國外有專家表示,手機整晚充電的這種行為,會讓電池壽命大幅減少。台大電機博士曲建仲則指出,一般智慧型手機充電大約只需要2小時,如果提高電壓或電流進行「快充」可以縮短充電時間到30分鐘,因此確實不需要「整晚充電」。但是不需要整晚充電,只需要充電2小時,所以我們要 設定 鬧鐘半夜二點起床拔掉充電器來保護手機電池嗎?答案是:完全不需要!因為「電池充電積體電路(Battery charger)」會保護電池。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