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6
李易紓
「老友們,我已經無法一一回覆你們的問題,有緣我們來世在再相見,病況細節隔兩天我外甥女會幫我回覆⋯」6天前(11/30)「台灣唱片封套設計教父」杜達雄才在臉書上寫下這段話,週一(12/6)就傳出他病逝,享壽66歲。杜達雄罹患的是罕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第四期,蘋果(Apple)創辦人賈伯斯、資深藝人馬如龍皆因此病離世。
閱讀更多
2021-05-26
施昇輝
最近在健身房做了一組新的動作,沒想到隔天手臂開始酸痛,直覺以為是拉傷了,雖然不會痛到無法正常的生活,但多少影響了睡眠。三天後和朋友去石門玩了一整天,不只常感疼痛,更覺疲累不堪,開始有些懷疑,一年多來的重訓怎麼可能無法應付一天的健行?
閱讀更多
2021-05-20
蕭婷方
新冠肺炎全台疫情大爆發,全國進入第三級警戒,短短幾天已累計千逾例確診。面對蔓延疫情,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推估,疫情洪峰期未至,應該在5/26(三)、5/27(四),屆時若確診數沒有往下降,就代表圍堵政策失敗。
閱讀更多
2021-05-07
李易紓
下肢靜脈曲張俗稱浮腳筋,是下肢靜脈逆流及靜脈高血壓的產物,不只是美觀問題,且會影響全身血液循環!輕者腿部腫脹、蜂窩性組織炎、大出血、難癒性潰瘍、及心臟回流缺血胸悶,重者靜脈血栓造成致命肺栓塞。靜脈曲張患者一旦發生下肢紅腫熱痛等症狀,就應迅速到靜脈曲張門診接受詳細下肢靜脈血流檢查及後續治療,其中以微創靜脈內雷射手術治癒率高、併發症風險低。
閱讀更多
2021-04-28
林靜芸醫師
近代的醫學院教育強調人道,希望減少專業霸氣,我在醫學院念書的時候,醫學教育強調醫術,主張「大醫師開大刀」,相信所有的病痛都能用「醫術」治療。當時少數醫師主張關懷,需費很多唇舌,權威教授認為這類醫師「醫術不精」,替他們取「嘴巴外科醫師」的綽號。
閱讀更多
2021-04-23
NOW健康
1名50多歲婦人,因長期生活壓力大,易緊張、焦慮,工作忙碌加上3餐不正常,導致胃酸逆流嚴重,不僅夜晚睡不好,白天也時常胃脹不舒服,加上更年期來臨的諸多不適而就醫。經胃鏡檢查發現有賁門鬆弛的問題,西醫原先建議手術治療,但婦人擔心會有後遺症,而轉介中醫治療,在服用中藥調理半年後,胃酸逆流的情況大幅改善,其它症狀也跟著好轉許多。
閱讀更多
2021-01-25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陳建志院長
根據國健署公布最新107年「癌症登記報告」,2018年女性肺癌發生人數首度超過女性大腸癌,相較前兩年仍持續攀升中。由於肺癌很難早期發現,惡化快速又易復發,不是最高發病率的癌,但卻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
閱讀更多
2020-12-28
賈大成
急救顧問表示,雖說猝死來得突然,猝不及防,但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其實有些猝死患者在事發前,身體會發出預警信號...。
閱讀更多
2020-10-13
彭蕙珍
因《阿鴻上菜》美食節目紅遍亞洲的陳鴻,去年受邀回母校明新科大擔任副教授,現在除了教書,他的工作之一是陪伴父母的老後生活。他笑說自己一直是個「職業媽寶」,已經54歲了,仍然像個孩子,「現在我卻要帶著兩個老小孩。」但他知道,陪伴是最好的對待,只要時間允許,他就會帶著父母趴趴走,讓生命不留遺憾。
閱讀更多
2020-07-21
哈爾.埃爾羅德(Hal Elrod)
過去6年來,我自認一直過著「防癌」生活,甚至已經吃了10幾年以有機植物為主的飲食,搭配少量草飼、不含激素的高品質肉類;還定期運動、每日靜心。我保持真心的愉悅,積極將壓力維持在最少狀態;我不太喝酒,只有偶爾喝點啤酒。
閱讀更多
2/ 5
第 2頁,共 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