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豆類

顯示第 11112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235

喝豆漿能補充鈣質?板豆腐、豆干才是好選擇

tCol 2020-02-14

國健署

喝豆漿能補充鈣質?板豆腐、豆干才是好選擇

根據歷次國民營養調查的結果顯示,臺灣民眾的鈣質攝取一直達不到建議量,因此在「我的餐盤」中,建議國人每天要攝取足夠的乳製品(約1.5~2杯),做為主要鈣質來源。但患有乳糖不耐症的患者,或對於非奶素者的素食者而言,因為無法攝取乳製品而讓鈣質的攝取十分不足。

閱讀更多

50歲後好擔心失智?研究顯示:注意4件事,降低失智症、癌症機率

tCol 2020-02-12

邱銘章, 湯麗玉

50歲後好擔心失智?研究顯示:注意4件事,降低失智症、癌症機率

在預防失智症的研究中,多數以阿茲海默症為主,民眾應積極在生活中增加大腦保護因子(趨吉),同時減少危險因子(避凶),以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甚至預防失智症的發生。

閱讀更多

想成功減肥,輕斷食法、生酮飲食法、低碳飲食法哪個最有效?營養師6招瘦身

tCol 2020-02-03

林芷揚

想成功減肥,輕斷食法、生酮飲食法、低碳飲食法哪個最有效?營養師6招瘦身

春節假期結束至今,許多人都還在努力減重。營養師指出,年後14~30天為減肥黃金期,但究竟該如何順利瘦身?常見的輕斷食法、生酮飲食法、低碳飲食法又有哪些優缺點?哪一種方法最有用?

閱讀更多

肺癌元凶找到了嗎?美國臨床研究發現:多吃豆腐、豆漿可降38%風險

tCol 2020-01-20

華人健康網

肺癌元凶找到了嗎?美國臨床研究發現:多吃豆腐、豆漿可降38%風險

根據統計,肺癌不僅蟬聯台灣十大癌症榜首多年,其致死率更堪稱是癌症中的頭號殺手,使得國人聞肺癌色變!而近來坊間就盛傳:「『雌激素』分泌過剩,會增加婦女朋友罹患肺癌風險」的說法,使不少女性因此拒黃豆製品於千里之外。但真有這麼一回事嗎?營養學專家又是怎麼看呢?

閱讀更多

白天疲倦、晚上失眠,沒來由情緒低落?4食物舒緩憂鬱心情

tCol 2020-01-16

林芷揚

白天疲倦、晚上失眠,沒來由情緒低落?4食物舒緩憂鬱心情

現在正值日照短、氣溫低的冬天,偶有冷氣團來襲,經常還伴隨著陰雨綿綿,不少民眾抱怨心情鬱卒,什麼事都提不起勁。衛福部苗栗醫院臨床心理師余錦星提醒,這很有可能是罹患了「冬季憂鬱症」。丹麥研究顯示,缺乏日照容易引起「季節性情感疾患」,導致冬季憂鬱症增加。

閱讀更多

改善高血脂要做的7件事!每天這樣做,控制膽固醇、三酸甘油酯更有感

tCol 2020-01-10

林照曦

改善高血脂要做的7件事!每天這樣做,控制膽固醇、三酸甘油酯更有感

降血脂不能只靠吃藥,更重要的是要透過生活型態的改變,甚至不用吃藥就能成功降血脂。

閱讀更多

45歲後邁入更年期!吃飯時多喝這2道湯飲,改善更年期不舒服、抗衰老

tCol 2020-01-08

NOW健康

45歲後邁入更年期!吃飯時多喝這2道湯飲,改善更年期不舒服、抗衰老

秋冬之後,早晚溫差大,麻辣鍋店生意越來越好,不過,中醫師提醒,更年期前後的熟女應該盡量少吃麻辣鍋,如果吃多了含有蔥、薑、蒜、辣椒等辛香料,以及羊肉、牛肉等熱性食物,恐更容易盜汗、熱潮紅,難以入睡。

閱讀更多

老婆不可不知的男性保健要點 B群、瑪卡、鋅、精胺酸到底誰有效? 2020專業醫師最新解析

tCol 2020-01-03

健康力 共同審稿/家醫科醫師許祥豐、營養師沈舉茀

老婆不可不知的男性保健要點 B群、瑪卡、鋅、精胺酸到底誰有效? 2020專業醫師最新解析

保持健康是維繫家庭幸福的重要基石,現代人壓力大,長期作息失調飲食不均,難免會有精神不濟、體力不佳的時候。B群、瑪卡、鋅及精胺酸可說是現今男性保健的熱門素材,但彼此功能卻各不相同,跟著專家的腳步一起來了解,找出最適合自己需求的保健產品吧!

閱讀更多

50歲後骨質快速流失!專家大推高鈣7食物,趁早存骨本、拒絕老後臥床

tCol 2019-12-26

彰基院訊

50歲後骨質快速流失!專家大推高鈣7食物,趁早存骨本、拒絕老後臥床

親愛的朋友,您或您的家人是否有有相同的情況?沒有運動的習慣、不喝牛奶或服用鈣片、有抽菸或喝酒的習慣、父母親有骨質疏鬆或駝背、診斷有甲狀腺疾病、四十歲後身高減少超過3公分以上。如果你有上述情況,小心!骨質疏鬆症正悄悄靠近您。

閱讀更多

WHO證實你家中的「4大致癌物」!當心肝癌、胃癌、子宮頸癌越來越近

tCol 2019-12-24

照護線上

WHO證實你家中的「4大致癌物」!當心肝癌、胃癌、子宮頸癌越來越近

雖然會致癌聽起來很危險,但這並不代表我們無論如何都要避免這項致癌物!畢竟,雖然太陽光裡面的紫外線可能導致皮膚癌,但我們也需要定期曬點太陽,體內才有足夠的維生素D生成。 討論致癌物的目的不是要大家不能出門、不能工作、無法吃飯,而是希望大家在獲取更多知識後,能為自己的健康做出更多正確決定。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