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30
許雅綿
據主計總處最新統計,2021年勞工平均總薪資為67萬元,卻有高達68.31%受僱員工根本未達平均,比例創下歷年新高。但有些人即使錢賺的多,還是覺得自己窮,日前有位人夫在知名的網路論壇上分享,自己不用負擔房貸,月薪9.2萬元,年薪也破110萬元,但一家三口卻仍過著苦日子,直言「現在每月吃土過日,只能吃白粥肉鬆或泡麵度日」,引發網友熱烈討論。(原文刊載於2019/7/29,更新時間為2022/12/30)
閱讀更多
2022-12-30
呂蕙容口述, 今周整理
大家都知道要有足夠的退休金,才能讓晚年生活無虞,但退休金也要管理有道才真正有保障,安養信託就像是守護退休生活的保護傘,可以讓財產依照自己的意願規劃,以做為照顧自己或家人之用。
閱讀更多
2022-12-30
粉圓妹
但是,我知道很多人對退休後的生活樣貌與開銷,有如瞎子摸象一般,理不出頭緒,退休金估太高,存不到很焦慮,退休金估太少,又怕老後要靠社工送便當,所以我願意分享自己的記錄與觀點,供大家參考。
閱讀更多
2022-12-28
鄭廳宜
彼得.林奇(Peter Lynch)是美國著名的基金管理人,他曾出任麥哲倫基金經理十三年,把基金資產由2000萬美元增長至140億美元,平均年報酬高達29.2%。他認為股市的多頭與空頭轉折點可以透過社交場合中,與不同階層不同職業的人談論股市的過程中找到答案。
閱讀更多
2022-12-27
鄭廳宜
所謂景氣行情就是股市將隨著全世界與該國的GDP年增率成長而上漲。簡單地說,GDP可以視為大盤指數的基本面。如果要觀察一個國家的經濟是否在成長,大家會觀察GDP年增率,也就是經濟成長率。
閱讀更多
2022-12-22
范玉玲
上帝在打造女人的時候,都是按照女神的樣子打造的,不但有女神的外表,還有女神柔軟的內心,只是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了太多的生活的磨難和壓力,慢慢忘掉了自己原本的樣子,甚至活成了女漢子。
閱讀更多
2022-12-17
謝冠賢, 李淑芬
阿珍是我研究所同學,開朗熱情,是班上的開心果,工作受 COVID-19 疫情影響,無法帶團出國旅遊,兼因父親長期住在安養院,有龐大醫藥費需支付,經濟突受困頓。有一天同學聚餐時,有感而發,與我分享她的內心故事:
閱讀更多
2022-12-17
彭蕙珍
在大學當助理教授的江季芸,43歲那年忽然驚覺少子化問題嚴重,未來一定會遇到招生名額不足問題。她訂了「10年離開校園」投資計劃。然而,婚後和先生一起買房、買車、支付孩子的教育費,省吃儉用自己也只存到100萬。設定目標後,她和先生商量,將房子拿去貸款200萬,加上原來存的100萬,2015年將300萬投入股市,靠著存股,5年滾出千萬資產。存股7年,今年被動收入達70萬。因為人生還有很多想要做的事,毅然選擇離開教職去圓夢。將存款全部投入股市,等於儲蓄歸零,必須再重新累積存款。幸好江季芸擅長規劃,很快就找到適合自己的記帳方式,再存一桶金。
閱讀更多
2022-12-16
瓦基(莊勝翔)
設定目標的方式,我分為長期、短期和微型目標,這是幫助自己貫徹「以終為始」的思維,讓每個行動都圍繞著最終極的目標。我們已經學會用「十年願景」設定長期目標,用「兩年封面故事」給予自己一段試驗期,設定短期目標。但你可能會覺得這兩個目標還是太大,具體應該做什麼呢?我把每一天、每一刻都可以做的事,稱為「微型目標」。
閱讀更多
2022-12-15
John Lee
我認識一位目前已經退休的公務員,他當初錄取後、分發前的空閒時間去補習班授課。他現在持有的唯一財產是一間公寓,那是他用授課半年的薪水買的,後來當了一輩子公務員,卻沒能存下任何積蓄。當年他一度成為最受歡迎的講師,補習班也試圖挽留,但最後他還是選擇當個公務員。當時他為何沒想要留在補習班呢?如果他選擇繼續當講師,說不定早就成為有錢人?
閱讀更多
27/ 30
第 27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