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7
亭主
如果今年的100元到了明年就只值90元了,為何不用將來只值90元的錢,提前支付今天的100元呢?
閱讀更多
2022-08-17
胡肇芳整理
想賺第1桶金,除了上班領薪水,投資理財也很重要,不過投資股票是一門學問。有網友表示,「買股多年徒增負債」,決心存股,想月花1萬買00878(國泰永續高股息ETF),股利再投入,目標存到200張。卻遭到其他網友潑冷水,認為存到200張至少要20年,以原PO的計畫,退休後每年只有14.4萬可用。
閱讀更多
2022-07-28
莊雅珍
發月退俸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我可以用每月股票交易的帳戶零頭去支付,而不必每年賣一筆大錢的股票去支付。
閱讀更多
2022-07-27
陳重銘
除了張忠謀、郭台銘等創業家之外,應該只有少數人樂於工作一輩子,如果可以提早退休,相信很多人會馬上開除老闆!可是要退休之前,一定要先達到財務自由,只有在不缺錢的情況下,才能夠無憂無慮地享受人生。那麼,究竟需要多少錢才可以退休呢? 2,000 萬、3,000 萬,還是5,000 萬元?我在網路上還看過投顧公司預估6,000 萬元,真的需要這麼多錢嗎?在規畫退休金之前,一定要關心通膨和醫療這2 大因素:通膨會讓你的錢越來越薄,如果預計在50 歲退休,一定要預估90 歲時的消費水準;醫療肯定是越來越進步,老人越來越健康,也越來越長壽,因此需要準備更多的退休金。退休金要怎麼存?要存多少呢?假設從50 歲退休,預計活到90 歲,然後退休期間每年需要100 萬元生活費,來看看下面2 種規畫。
閱讀更多
2022-07-22
喬許.布朗/ 布萊恩.波提諾
資本革新公司(Capital Innovations)的創辦人暨首席投資長──麥可.安德希爾,率先開拓許多現在廣為使用的非常規投資組合策略。他10歲開始就到工地當木工、經營社區的除草服務;大學畢業後曾在雷曼兄弟實習,後來更有幸進入全球最大的幾間資產管理公司工作。擅長評估風險與報酬的他要告訴大家:最重要的永遠都是現金流。
閱讀更多
2022-06-21
今周學堂 陳若雲
55歲開始,我花五年來為退休理財,從原本月領勞退3萬,變成一個月有5萬元現金流,重點是我已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懶人理財法,60歲後開始過著半退休生活
閱讀更多
2022-05-06
陳詩慧
在我人生的關鍵階段,讓我有想改變自己、完成夢想的動機,最主要的核心是「脫貧」,在本書Part 1 有完整敘述我個人的故事,如何展開學習投資的旅程。
閱讀更多
2022-05-04
田臨斌(老黑)
太多人花辛苦賺來的錢,買不需要的東西,向不喜歡的人炫耀。—羅傑斯,演員
閱讀更多
2022-05-02
中時新聞網 郭宜欣
即使全球疫情進入後期,但經濟衝擊仍需要時間消化,尤其供應鏈上還有供不應求問題,使得通膨數據居高不下,因此民眾該如何透過理財降低通膨的影響,成為近年來的熱門話題。知名團購達人486先生分享,自己每天買十張同一家公司的股票,持續一年多的時間,預計今年可以獲利2500萬,而他投入的金額高達2億更讓網友們驚訝不已,許多人紛紛留言求教學。
閱讀更多
2022-05-01
中央社記者侯姿瑩
編按:新加坡在後疫情時代,重新對外開放、在東南亞地區取消旅行限制,很大程度上已經恢復疫情流行前的日常。不過,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五一勞動節的談話指出,全球 通貨 膨脹居高不下、各國央行緊縮政策,新加坡必須為更多的經濟挑戰做好準備,他也警告,明年全球經濟可能面臨衰退。李顯龍說因為俄烏戰爭,為新加坡年初原本抱持謹慎樂觀的新冠疫情復甦前景蒙上陰影:「新加坡人已經感受到戰爭對生活成本的影響,新加坡每年因為能源價格上漲,而遭受80億新幣(約454億港元)的打擊。」(原文刊登於2022/4/26,更新時間為2022/5/1)
閱讀更多
6/ 12
第 6頁,共 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