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8
徐超斌, 謝其濬
突如其來的中風,改變了一切。徐超斌明顯變得消沉,不太愛說話。下班後,他也不再跟以前一樣,找大家一起吃喝說笑。他經常坐在電腦前,沉默地盯著螢幕。為了鼓勵徐超斌振作,老戰友張小雲建議他寫部落格抒發心情。一開始,徐超斌顯得興趣缺缺,張小雲為他註冊了帳號,他也只是看看別人的文章,自己一篇都沒寫。幾個月後,他突然心血來潮,開始寫下他的部落醫師手記。
閱讀更多
2024-09-28
李季洋
台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2026年預計將突破20%門檻,進入「超高齡社會」。面對快速老化的人口結構,政府、民間和高齡族群自己該如何確保老年生活品質,已成為不容擱置的議題。《今周刊》於9月27日舉辦第八屆《幸福熟齡台日交流論壇》,其中富雅退休生活邀請嘉裕西服前總經理、《退休練習曲》作者江育誠、台灣樂齡建築發展協會理事長李柏憲及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副署長周道君分享,除了妥善利用政策提供的社區資源,多培養興趣、多運動和妥善選擇生活空間也都是幸福熟齡人生的關鍵。
閱讀更多
2024-09-27
郭美懿
今周刊週五(9/27)舉行第8屆熟齡論壇,請到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親臨現場,分享多年來如何「啟動善的循環,把愛送出去」。許多接觸過張淑芬的人,都對她的敏捷思考力、快速反應印象深刻,讓人好奇今年已屆80歲的張淑芬,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對此,張淑芬坦言自己的優勢是「基因」,也不糟蹋身體不熬夜,就是做一般人做的事情,因為個性活潑外放,對許多事抱持熱情。她笑說,每個人有基本天生的記憶力與反應力,重點是即使年紀大了,也別把心思「放在呆呆的部分」,而是放在活躍的地方,「有些事情你懶得去想,這時候反而要自己多去想,讓腦力多活一點吧!」
閱讀更多
2024-09-26
劉詩瀚
沛君(化名)從小就跟爸爸的感情特別好,身為家中唯一的女兒與最小的孩子,總是得到爸爸最多的關愛,但爸爸的關愛並不是寵溺,他不會過度保護沛君,反而希望沛君多去嘗試各種事物,因此常常陪著沛君去挑戰新事物,培養出沛君勇於挑戰的個性。
閱讀更多
2024-09-25
劉詩瀚
小時候曾寫過的作文題目「我的媽媽」,繁蘋(化名)依舊記得當時寫下: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像媽媽一樣,當一個有活力的魔術師,總能做出美味多變的料理,更有一雙善於編織的魔手,舉凡衣服到玩偶,只要提出來,媽媽總能想出辦法,就像變魔術一樣。
閱讀更多
2024-09-24
劉詩瀚
熟練地翻著荷包蛋、烤土司,加上水果點綴,一旁的牛奶才剛微波好,一天二人三餐四季,就是現在生活的寫照,手做早餐是美雲(化名)年紀漸長後養成的習慣。
閱讀更多
2024-09-20
林靜芸醫師
一般疾病治療後的照顧旨在恢復病人健康,基本上是延續醫療; 長期照護 重點則在維持病人的生活品質。很多長照工作者包括親人,會忽略了這個主旨,迷失於翻身、量血壓、記錄尿量等生命健康維護,忽略陪伴,忽略歡樂。其實讓病人高興,自癒力能夠發揮,照護才能順利。而心中歡樂的病人給予照護者正面的回饋,絕對是照護者最大的安慰。
閱讀更多
2024-06-13
小梶沙羅
子女、孫輩、配偶因為照護問題,筋疲力盡,最後動手施暴的悲慘事件層出不窮。並不是照護者或是被照護者哪一方有錯,但是,沒有實際體驗過的人,絕對無法了解照護的辛苦。不僅如此,「家裡的事家人自己解決」、「家人照顧理所應當」等傳統的價值觀甚至壓迫著照護者,讓他們無路可走。
閱讀更多
2024-04-26
林靜芸 醫師
根據聯合報113年1月30日的報導,曾獲父親楷模表揚的男子,無法安撫多重身心障礙的兒子入睡,以手機充電線勒死兒子,被判刑四年。報導指出父親照護兒子近20年,悉心撫養,也帶兒子四處就醫,參加社福團體課程,讓兒子學技藝和人際相處,自己也不斷學習如何改善親子關係。由於承受 長期照護 的壓力,這位父親罹患憂鬱症。案發前適逢員工離職,父親需要獨力完成工作,加上兒子治療成效不彰等等多重壓力,才會犯案。
閱讀更多
2024-03-08
史威爾
編按:2歲7個月時,作者黃鴻隆便罹患小兒麻痺,從此不良於行。他脊椎側彎,做過5次矯正手術;因長期投入工作,造成「呼吸肌肉」過勞,3次嚴重昏迷瀕臨死亡,如今每天都必須頭帶正壓呼吸器、身睡在俗稱「鐵肺」的負壓呼吸器中(目前他是全球唯一併用正、負壓呼吸器的患者),整晚都無法翻身。即使如此,黃鴻隆仍積極向上,26歲就考取了會計師證照,黃鴻隆是輪椅上的小巨人。身體的缺憾,限制不了他卓越的靈魂。他突破重重逆境,擁抱生命的樂觀精神,為社會帶來鼓舞人心的正向力量。
閱讀更多
1/ 11
第 1頁,共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