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PO在Dcard發文表示,他們是雙薪夫妻,已確定不生小孩,但最近家裡長輩住院,由於長照服務申請後還要等一陣子,無法馬上協助,因此兩人只好輪流請假處理。而且長輩出院後,家裡沒人能陪伴,夫妻倆只能下班後趕回去照看,對此也有點擔心。
經過這次事件,讓原PO忍不住想:「未來換我們老了,或遇到突發狀況,而另一半又無法即時或長期處理,有哪些職業或機構能提供相關服務呢?」舉凡住院期間的照顧與陪伴、辦理出院、送回家後的長期照護等,若先不考慮費用,是否能找到用心且完整的服務?遇到不同情況時,又該找哪些專業人士或機構?
對此,網友坦言對「長照排隊」很有感,「等到人來了,也沒那麼需要了!」而且現在養老院只接受生活能自理的年長者,所以最好是三五好友「揪團」組一個社區,互相關照,生病時有人能幫打電話叫救護車,生病期間好友們也能來探視關心,走後更有人幫忙打理後事,建立善的循環。
譬如國外就有所謂的「老年公寓」,雖然每戶是獨立單位,但裡頭設計都是友善無障礙空間,管委會甚至會配置護理師,每天有接駁車載大家去超市買菜或購物等。
另外有網友專業解析,將原PO需求一一分拆出來:
1、住院期間照顧陪伴:請看護;
2、辦理出入院:需要配偶或家屬辦理,若已無親人,醫院會聯絡社工協助處理;
3、回家後長期照顧:請看護、申請移工、政府長照服務;
4、日常生活陪伴:有生病就請看護或移工,沒生病可以上網徵求陪伴老人的計時照服員,如每週一、三、五12:00~16:00到家裡協助家務和陪伴。
中年後交友很重要,老病互助、自己也要夠健康
雖說「養兒防老」觀念早已不合時宜,但仍有人認為就算住院、看護、長照機構都存在,但中間的銜接還是要靠家屬處理,也會有沒床位、機構表現不好要更換等事宜,因此恐怕還是得仰賴有血緣之人協助。
對此,單身、獨居的失智權威劉秀枝相信,「只要經濟獨立,不仰賴他人,就可以瀟灑到終老。」但身為醫師,她也體悟:「即使醫藥進步,有健保給付,畢竟還需要旁人照顧;縱使經濟狀況可以請人來居家照顧,或是住進長照、安養機構,還是需要他人代為付費。」
因此,「中年後交友很重要」。前幾年劉秀枝陸續動了白內障、腰椎手術,因為不想請看護和麻煩晚輩,所以是由好友輪流陪同手術與照顧。她受訪時曾說,朋友資源要珍惜,不要一下子用光,所以一個人生活,就要維持身體健康。
今年已77歲的劉秀枝也想過,若將來衰老到走不動,就請日間看護來家裡幫忙,如果失智或失能,就去住安養院,笑稱:「我都已經物色好了,不用擔心。」
她在《把時間留給自己:失智症權威醫師的自在熟齡指南》書中曾提過身邊案例,表示有位比她年輕幾歲的同事搬了新家,同樣獨居的同事將新居設計為「病房模式」:浴室地板貼了防滑墊、馬桶兩側裝有可協助起身的把手,並且預留輪椅可通行的走道空間,屋內還安裝了自動開關的燈,方便夜間如廁。
至於臥房的單人床是電動的,可自動調降,搭配美麗的床單、靠枕,顯得很溫馨。床頭小桌上,並設有「緊急通報機器」,還有個隨身按鈕,遇緊急狀況時按下按鈕,24小時的服務中心就能協助通知緊急聯絡人或救護車等。而符合條件的65歲獨居者,向各縣市社會局(處)申請、且經過評估之後,都可以享有這種服務。
做到6件事,當個獨立健康的老人
劉秀枝也提醒,要追求獨立老、健康老、自在老,就要做到6件事:
1、維持健康生活習慣:睡眠充足、地中海飲食;多參加旅遊、健行、聚餐、聽演講等活動;獨處時,則可閱讀或寫回憶錄等。
2、遵循醫師治療:若有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需配合醫囑治療,避免有併發症。
3、有症狀時不要輕忽:若觀察症狀沒改善,或合併體重減輕等症狀,不要自我臆測,應儘速就醫。
4、跟上數位科技的潮流:善用社群軟體分享訊息,或與朋友及遠方的家人視訊,維繫感情,讓心情愉悅。
5、做個有趣的老人
6、正面思考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