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3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您覺得遺產是什麼呢?」如果您問我,我的回答是:「遺產是留給家人最後的禮物!」但如果家人為如何分這些禮物而意見不合,爭破頭並為此對簿公堂呢?有些家庭甚至為此衍生刑事案件,您知道嗎?其實分配禮物的遺囑,可以成為我們留給家人的「最後一封情書」~
閱讀更多
2024-08-12
勞倫斯.克里寇夫
編按:作者克里寇夫教授是美國著名的經濟學者、理財專家,他運用經濟學原理、高階演算法以及財富觀念打造了一個靈活、實用的財務決策框架「生活水準機器」,適用全年齡層和不同收入水準的使用者,幫助大家開始財務規劃的第一步,先清楚財務底層邏輯,才能降低生活風險,進一步提高消費能力與生活,克里寇夫教授稱它為「金錢魔法」。
閱讀更多
2024-07-05
王淑芳(嫚嬣)
「來,雙手舉高,嘴角上揚,大聲笑出來,要露出八顆牙喔 !」在公園裡帶愛笑瑜伽團練,總常常看到有些長輩不好意思張口大笑,除了有損美觀的害羞外,最棘手的就是缺牙與口臭問題,尤其長期有抽菸、喝酒習慣的男性,口腔問題大多會讓他們失去自信。
閱讀更多
2024-07-03
李瑞瑾
「如果早點就會自己理財,才不會聽理專介紹亂買,還賠那麼多。」現年67歲的私立大學退休教師余先生,回顧過去30多年的投資經驗,是一段不斷犯錯、吃虧的艱難旅程。
閱讀更多
2024-06-09
鉅亨網 記者陳于晴
新版實支實付醫療險制度原先計畫在 7 月上路,但詳細內容及相關配套尚未出爐,傳出將延後上路,不過,富邦人壽已經開出第一槍,提前審視自家商品內容,最終決定將在 7 月停售 12 張保單,當中包含 9 張住院醫療險、2 張意外傷害險,而富壽獨有的實支實付平準費率也將走入歷史,公司表示,此次下架眾多保單,主要有二大考量。
閱讀更多
2024-06-03
玩股特派員
理財專欄作家嫻人還在職場時,風險資產與非風險性資產比重約為44%與56%。直到被退休後重新調整理財規劃,風險資產比重反而提高了。退休後少了現金流,又可能有醫療等大額支出,為什麼還會如此安排呢?
閱讀更多
2024-05-31
郭美懿
依現行全民健康保險法規定,被保險人的眷屬如為尊親屬,需為「直系血親關係」且「無職業者」才能作為眷屬加保。如果是姻親關係,例如公公、婆婆、岳父、岳母等,都不能依附當眷屬加保,就算是兄弟姊妹也不行,只能依附在配偶或子女名下加保。如果確無可依附加保者,就必須自行在戶籍所在地的公所投保。
閱讀更多
2024-04-18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許多失智症患者的親屬,是在接手照顧患者,甚至在患者身故後,才驚覺「失智爸媽的財產竟然都已經被過戶(不動產)、被轉/領出(存款)、或保單變更受益人(甚至解約)了!」
閱讀更多
2024-04-17
樂透人生─吳家揚
我在去年第4季就預告了,今年的台股會很熱,但在台股持續創新高的2萬點當下,還有許多人不斷問:股票和ETF還不能買?尤其是最近大熱門的00939和00940。資金太氾濫,台灣人錢太多,投信投其所好,推出一大堆月配主題型ETF來搶錢,將風險留給投資人。
閱讀更多
2024-04-01
郭美懿
「全民健保」是強制性的社會保險,凡是在台設有戶籍的民眾,以及擁有居留證居住在台灣的外國人,無論年齡、有工作或沒工作,依法都要參與全民健保。不過近日有民眾投訴,表示因工作中斷,轉而依附有工作的女兒投保,但他進入新公司之後,之前的健保卻未轉出,仍持續扣費。該民眾後來致電健保署,竟被告知必須主動申請退費,批評此舉根本擾民。
閱讀更多
2/ 28
第 2頁,共 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