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0
郭美懿
許多人一到冬天,皮膚就不自覺地發癢,尤其夜間睡覺時或早晨起床後更是奇癢無比。花蓮慈濟醫院皮膚醫學中心主任張中興表示,這是俗稱的「冬季癢」症狀,醫學上稱「缺脂性皮膚炎」,主要因為是氣溫及濕度下降,皮膚角質層過於乾燥,平時須注意保濕才能防範。
閱讀更多
2022-11-15
郭美懿整理
56歲的朱光恩醫師是國內腸胃病灶權威,曾隨前總統陳水扁出訪中南美友邦,赴帛琉駐點醫療。他笑稱自己從擔任住院醫師起就對腸胃專科感興趣,行醫20多年來看過9萬人次的大腸鏡,「看了9萬個屁股、9萬個腸子。」在他的臨床經驗中,發現運動員的腸道「最漂亮」,可見規律運動對腸道健康的重要性。
閱讀更多
2022-11-14
蔡碧月
如果可以提早退休,你想做什麼?63歲的Denny已經退休7年,從退休第一年起,就帶著當時高齡近90歲父母到處旅遊,決心趁他們還能夠活動時,當他們愛的志工,「在我設計的第三人生裡,追求的不只有個人圓夢,還包括親密的人,因為你所愛的人不圓滿,你也不會圓滿。」
閱讀更多
2022-11-10
NOW健康
曾2度榮獲金馬獎影帝的資深影星楊群 (原名楊鵬舉)於10月24日不幸病逝於美國洛杉磯,死因為膀胱癌,享壽88歲。據悉,他罹癌1年多,但最近幾個月病情惡化,癌細胞擴散至肺部,雖積極就醫,仍回天乏術。楊群曾4度入圍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演技備受肯定,他於1963年以《秦香蓮》走紅,也演出過《庭院深深》、《忍》等金馬獎影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為《千王之王》的「北千手」。
閱讀更多
2022-10-27
郭美懿
51歲前民視主播、資深媒體人張瑞玲驚傳罹癌病逝,震驚媒體圈,她臨終留下遺言,表示抗癌過程中嘗試過手術、化療、放療、標靶和免疫療法等,自認已盡全力抗癌,「我沒有當逃兵,是醫生叫我放棄的!」她堅強為自己安排好後事,包括遺囑、生前契約、靈骨塔等等,但疑因父親上月才過世,因此臨終時家人不在身邊,僅好友支持陪伴。
閱讀更多
2022-10-27
夏麗絲.金布羅著,譯者: 謝靜雯
這要獻給我的姊妹們,不是愛在背後捅刀、不是愛說三道四、罵「她以為她是誰」的那種姊妹,不是痛恨成就、拐走別人的男人,罵「我受不了那個婊子—」的那種姊妹,不是在你面前微笑,卻在你背後說壞話的那種姊妹,不是把你的私事告訴任何願意聽的人的那種姊妹,不是滿心仇恨、指天罵地、愛操控人的那種姊妹,不是無故就愛裝模作樣的那種姊妹,不是重形象沒內涵的那種姊妹,不,這是要獻給貨真價實的姊妹⋯⋯
閱讀更多
2022-10-25
蕭婷方
《今周刊》於10/25舉辦第六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邀請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副教授莊宜芳、昕新智慧診所院長朱光恩、合勤健康事業總經理李柏憲,以「迎向熟齡健康生活」為題,鼓勵長者著重自身健康並預先規劃未來,才能愜意、有尊嚴的享受退休生活。其中,運動被視為老後健康最重要的一環。專精失智症研究的陽明交大副教授莊宜芳表示,想預防失智、延緩老化,最好在進入中年後就保持「三動」:運動、動腦、社會互動。昕新智慧診所院長朱光恩也從多年臨床經驗發現,擁有運動習慣的人腸道健康比較好,運動更能促進腸胃蠕動、提升體內環保,鼓勵大家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閱讀更多
2022-10-21
黃明惠整理
以電影《叱吒風雲》榮獲第58屆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獎,知名動作特技指導朱科豐近年飽受大腸癌折磨。昨(10/20)日他在臉書發出告別文,說自己「現在不辛苦了」,其工作夥伴也證實他已離世。朱科豐2018年在中國拍戲時,每天都出現腹痛狀況,甚至出現血便,返台檢查後確診罹患大腸癌4期,化療4年仍不敵病魔。大腸癌在台灣是前3大最常發生的癌症,民眾若出現4徵兆,包括大便習慣改變、血便、貧血症狀與腹脹等,就應盡快就醫。
閱讀更多
2022-09-23
郭美懿整理
癌症連續40年為台灣10大死因之首,光是去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數就超過5.1萬人,占總死亡人數28%。有鑑於台灣癌症醫療環境與資源需要投注更多能量,北醫於2013年成立台北癌症中心,歷經3年籌備,規劃一棟地下4層、地上7層、總樓地板面積約3500坪,結合癌症醫療及研究的綜合型大樓,於9月23日揭牌啟用。
閱讀更多
15/ 30
第 15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