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5
翁申霖 整理
變種病毒Omicron肆虐,全球新冠(COVID-19)疫情再度升溫,要防止病毒上身,除了接種疫苗之外,透過平時的生活習慣也能保護自己。有日本節目便訪調國內民眾,平時生活中最不會去觸摸哪裡以防堵病毒,為此整理出10個地方,結果第一名竟是天天都會觸碰的「門把」!
閱讀更多
2022-01-13
林信男
日前1名旅居荷蘭的台灣人,在網路上發文,稱確診Omicron「跟感冒沒兩樣」,荷蘭每天確診人數破萬,當地居民一樣活得很好,「台灣在怕啥?」該文一出,立刻引發熱烈討論,對於感染Omicron的風險,各方意見不一,國外甚至出現「靠感染Omicron獲得免疫力」的說法;對此,醫學專家認為,基於以下4個理由,把Omicron視為重感冒、靠染疫獲得免疫力等觀念,都很危險,猶如「玩炸藥」。
閱讀更多
2022-01-12
蓓兒・帕瓦
為了達到最理想的健康狀態,治癒疼痛以及減低焦慮與疲倦感,我們必須學著管控慢性壓力。為了我自己以及患者們,我發展出這套重組健康工具箱,用來幫助大家,找出各項症狀與心理和情緒的關係。你還能用它們來整合所有的身體系統,運用心靈、大腦和身體連結原則去開創最理想的健康人生。
閱讀更多
2022-01-12
數位內容部
Omicron來勢洶洶,國外感染科專家紛紛示警「一般口罩不夠用要戴N95口罩?」今在疫情記者會中針對記者提問此事,指揮官陳時中回應表示,目前日常生活不用戴到N95口罩,應該留給觸碰到高風險場域的人。
閱讀更多
2022-01-12
翁申霖
新冠(COVID-19)病毒步步逼近社區,隨著本土染疫個案愈來愈多,加上有多位確診Omicron變異株,國內疫情再拉警報。國外有不少案例顯示Omicron症狀包括流鼻水、頭痛、疲倦等,令人難以分辨是感冒還是染疫。對此,國外有資料顯示,一旦出現「3種特殊症狀」就要多留意是否確診。
閱讀更多
2022-01-11
張家麒
Omicron變種病毒肆虐國際,本土疫情跟著升溫,中央疫情流行指揮中心將第三劑疫苗間隔時間縮短為3個月。對此,腔科醫師蘇一峰依據國外研究表示,第三劑疫苗廠牌若選則BNT抗體能夠增加25倍、選半劑量莫德納則增加37倍,呼籲符合資格的民眾快點去打。
閱讀更多
2022-01-10
林信男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Omicron變異株使染疫人數居高不下,台灣桃園機場群聚感染事件,也持續延燒,導致民眾人心惶惶,就怕全台「重回三級警戒」。
閱讀更多
2022-01-07
照護線上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是大家高度關注的問題,不過流感病毒可沒有沉寂,流感會不會出現大反撲,是目前全世界都很關心的議題。臺大兒童醫院黃立民院長表示,流感疫情與邊境管制措施有關,隨著政策的調整,流感再流行的機會相當大。因為已經兩年沒有流行,加上監視結果顯示,流感病毒株已經改變,所以當流感疫情升溫,可能出現大流行。
閱讀更多
2022-01-07
蕭婷方
世界疫情再起,隨著年節國人返鄉人潮強勢進入台灣社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6)日更鬆口,Omicron病毒已經進入本土社區,「有幾波傳染可能性」,台灣的防疫韌性再受挑戰。據衛福部統計,至今日為止,Omicron確診者累計已達150件。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本土感染12名確診患者、境外移入138例個案,全數都完整接種2劑疫苗、屬於突破性感染。指揮中心目前以擴大匡列隔離、採檢,及調整第3劑接種策略因應。不過,公共衛生專家、長庚大學副校長許光宏提醒,當境外移入確診個案越來越多,防堵境外戰場延伸就是重點,「現在社區已經有個案(入境逾14天後才發現確診者)才要出來了!」若未儘速建立返國旅客流向追蹤機制,恐成防疫破口。
閱讀更多
2022-01-05
NOW健康
感恩節這個源自西方節日,是鼓勵人們與家人團聚,分享生活,同時也借此反思和懂得感恩生活中所擁有的一切。根據2019年臨床環境心理學期刊的一項研究指出,練習感恩真的有助於增加正向情緒、幸福感、減少憂鬱情緒與提升生活滿意度。
閱讀更多
27/ 30
第 27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