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銀行

顯示第 314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58歲夫妻雙薪7.5萬,勞保勞退只能領46K,想60歲退休怎麼補缺口?做對4件事不再煩惱「錢不夠用」

tCol 2024-12-24

洪哲茗, 邱茂恒

58歲夫妻雙薪7.5萬,勞保勞退只能領46K,想60歲退休怎麼補缺口?做對4件事不再煩惱「錢不夠用」

阿文已經58歲了,太太阿娟也已經56歲,他們想著小孩都大了,不太需要操心,也不用兒女給自己太多孝養費,免得造成他們的負擔,當然自己也不太有餘力能幫兒女們更多。打拚了一輩子,好歹房子也是努力存下來的,接下來的人生目標,好像就只剩下有尊嚴的退休生活了。

閱讀更多

千萬別剪掉你的第一張信用卡!理財專家:信用評分砍半、付慘痛代價「不要隨便停卡2個理由」

tCol 2024-12-20

屠惟安

千萬別剪掉你的第一張信用卡!理財專家:信用評分砍半、付慘痛代價「不要隨便停卡2個理由」

編按:作者屠惟安曾是一位華爾街交易員、知名美國網路媒體公司Buzzfeed的業務總監,現在則是理財知識網紅,在27歲前賺進第一桶金:100萬美金(約合台幣3千萬元)。屠惟安以一針見血的專業風格,讓財務世界離我們不再遙遠,包含:為預算開支建立分級、無腦的儲蓄策略、投資六步驟、債務管理、退休計劃等,同時在這場財務遊戲之中,賦予讀者與其對抗的力量。

閱讀更多

70歲譚艾珍遭詐騙「終於知道世界有壞人!」詐團這1點騙倒她…歐陽靖3提點:這樣守住長輩財產

tCol 2024-12-12

郭美懿整理

70歲譚艾珍遭詐騙「終於知道世界有壞人!」詐團這1點騙倒她…歐陽靖3提點:這樣守住長輩財產

日前台北才發生一對母女因誤信詐騙集團廣告,導致畢生1200萬元積蓄一夕歸零,憤而輕生的悲劇。沒想到70歲資深藝人譚艾珍也誤入「假檢察官辦案」陷阱,被騙走98萬元,幸而第2次要匯款110萬元時,台南警方及時攔截,才成功阻止這樁詐騙案。譚艾珍的女兒歐陽靖今(12/12)日在臉書發出長文揭露此事,呼籲「停止檢討受害者」,並鼓勵受害者現身說法,才能更新詐騙手法。其次,要減少資訊落差、接收防詐或任何詐騙手法資訊,並不厭其煩地跟親朋好友分享,最後是為家中失智長輩辦理「金融註記」。

閱讀更多

劉嘉玲59歲生日同框梁朝偉「優雅老去」!相守35年談婚姻維繫秘訣「忍」:一管感情就散了

tCol 2024-12-12

郭美懿

劉嘉玲59歲生日同框梁朝偉「優雅老去」!相守35年談婚姻維繫秘訣「忍」:一管感情就散了

香港女星劉嘉玲8日欣迎59歲生日,她在Instagram曬出與老公梁朝偉的慶生照,寫下「簡單、快樂」4字,對照兩人儉樸穿著,梁朝偉更露出兩鬢白髮,讓網友紛讚這對愛侶是「優雅老去」。

閱讀更多

夫妻財產一體?她在丈夫嚥氣前「領走309萬遺產」被判刑…律師點關鍵:感情再濃「少1動作」就不行

tCol 2024-12-03

郭美懿整理

夫妻財產一體?她在丈夫嚥氣前「領走309萬遺產」被判刑…律師點關鍵:感情再濃「少1動作」就不行

新竹一名莊姓男子因肝癌末期轉入安寧病房,未料他再婚的黃姓妻子卻在丈夫死亡當天,持存摺與印鑑到農會、郵局及銀行領走莊男309萬存款。事後,莊男與前妻的子女們發現爸爸帳戶被繼母提領一空,氣得一狀告上法院,近日新竹地院依行使偽造私文書罪判黃女有期徒刑10月,易科罰金30萬。律師蘇家宏指出,許多人認為夫妻財產一體,且生前提領就沒問題,其實若未獲得同意及授權,都是損害全體繼承人的權益!

閱讀更多

現金、定存、銀行存款,長期最危險!建議準備六個月到一年的現金需求量,剩下投資這2個

tCol 2024-12-02

周冠男

現金、定存、銀行存款,長期最危險!建議準備六個月到一年的現金需求量,剩下投資這2個

理財是主動的,要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與風險承受能力,積極擬定支出計畫及投資目標與策略。理財規劃主要的工作是資本配置,決定將資金配置在無風險資產及有風險資產的比例,並在合法範圍內,盡量將稅負降到最低。無風險資產包含現金、定存、銀行存款及美國國庫券,有風險資產包含有風險的固定收益證券(即債券)、股票及房地產。債券有國內外長短期國家債券及公司債券,股票則有國內外公司的股票。

閱讀更多

人生70才投資也不晚!不懂0050、0056就選這檔「金融股」,不只5%還有機會賺4成

tCol 2024-12-01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人生70才投資也不晚!不懂0050、0056就選這檔「金融股」,不只5%還有機會賺4成

最近我的很多粉絲有點納悶,說看我訪談,或來參加我的演講,發現我都會先講兆豐金,最後才講到0050、0056,難道我開始買個股了嗎?(原文刊載於2021年12月,更新時間為2024/12/1)

閱讀更多

母買房借名登記兒名下,生病欲售遭拒,抱憾身故!女兒接著打共6年官司要回財產:法院看6證據

tCol 2024-11-29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母買房借名登記兒名下,生病欲售遭拒,抱憾身故!女兒接著打共6年官司要回財產:法院看6證據

借名登記,是我國人常見的一種財產管理方式。但令人困擾的是,如何要求返還?借名登記關係,通常發生在親屬,或是一起投資的朋友之間。背後的原因動機,不一而足,五花八門。諸如,家屬貸款可以有優惠利率方案,因此就用他的名義登記購置房產。打官司期間,不方便把自己真實的財產情況公開,避免新增困擾,所以買房也借用親屬名義登記。而若是,父母使用子女的名義購置房產,一開始可能覺得自己可以掌控,小孩一定會聽自己的話,隨時要取回沒有問題。但隨時間經過,孩子長大,甚至結婚有配偶,父母年邁,其他小孩覺得不公平或擔心未來有分配財產的爭議,此時父母要跟孩子說「房產登記回來?或是「登記部分持份給其他兄弟姊妹?」許多時候,都會遇到困難。

閱讀更多

高股息ETF只是噱頭,報酬不佳、會造成資產減損?財金教授周冠男:一切高配息,如夢幻泡影

tCol 2024-11-18

周冠男

高股息ETF只是噱頭,報酬不佳、會造成資產減損?財金教授周冠男:一切高配息,如夢幻泡影

散戶投資人喜歡高股息或高收益金融商品是全球性現象,不是台灣投資人獨有的迷思,投資標的配發現金收益時,投資人會非常「有感」,畢竟是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相較於股票、債券、選擇權和期貨等每天本金大幅震盪、搞不清楚到底有沒有「賺到錢」的金融商品,投資高股息或高收益金融商品能收到現金的感覺真是太美妙了。這正是心理偏誤的具體呈現,為什麼一定要拿到現金才是有賺錢,難道股票和債券帳戶裡還沒變現的錢不是錢嗎?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