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30
郭美懿
面對親人重病臥床,「救到底」究竟是為了病人好、還是家屬求心安?甚或滿足其他目的?胸腔科名醫蘇一峰在臉書粉專表示,院內一名中年女性已癱瘓臥床多年,滿頭壓瘡深可見骨,但家屬堅持一旦病況危急,「要繼續救到底」、「去加護病房補助金比較多」,讓蘇一峰感慨:「最痛苦的人間地獄在醫院深處!」
閱讀更多
2024-10-22
呂秋遠
呂律師您好,我今年56歲,兒子與女兒都將近30歲了。我跟我先生都有正職的工作,也各自負責部分的家庭生活費用。幾年前先生外遇,他開始挑剔家裡的所有大小事,然後發脾氣以後就離家。如果回家,就會把電視打開,鬧得我無法入睡,要我自己開口離婚。不過,當時因為孩子不希望我們離婚,會變成不完整的家,所以我忍住了。但是這幾年我買了新房子以後,面對先生的外遇與冷淡,我開始思考要不要離婚的問題。孩子現在竟然說,離婚是我們的事,他們不想介入。面對每天女兒熱戀不在家、兒子忙工作,我覺得人生失去了方向,請律師開釋。
閱讀更多
2024-10-17
聯合報 / 文/楊起鳳
編按:第59屆金鐘獎頒獎典禮於10月18、19日在台北流行音樂中心隆重登場,今年的「特別貢獻獎」,也確定頒給資深影人梁修身!76歲的梁修身橫跨影視圈超過半世紀,他1970年代以演員身份出道,曾以《家》獲得第38屆金鐘獎最佳男主角,執導作品《再見,忠貞二村》、《別再叫我外籍新娘》及《長假》等,也獲得金鐘獎「最佳導演」提名。梁修身1970年以電視演員出道,之後獲得導演白景瑞賞識,跨入電影圈,是1970年代台灣影壇當紅小生。1977年,他演出電影《筧橋英烈傳》中的高志航將軍、《古寧頭大戰》的李光前將軍,而有「民族英雄」封號,就連兒子梁赫群都在家喊老爸「民族英雄」。得知獲獎後,梁修身感性表示,「這是很有意義的榮耀,幾十年來在演員、導演、製作人之間轉換,就是盡我的能力把這三個角色做好。很高興多年努力被看到。」笑言孩子們會更加敬重他。近年梁修身雖然較少演出,但76歲的他不輕言退休,2023年還主演客家電視台影集《暗夜微光》。他曾說,許多人以為他已退休,但其實他從未說過「退休」二字,「因為人一旦說出退休會連走路都變慢。」梁修身2017年還重回校園,攻讀政大EMBA,並曾以校友身份回政大演講,以自己的「敢做人生」鼓勵學弟妹面對失敗,永不放棄,「不管什麼年紀,想做就去做,不要猶豫。」(原文刊載於2022/8/22,更新時間為2024/9/12)
閱讀更多
2024-10-14
黃靖文
我國《病人自主權利法》於2019年1月上路,是亞洲第一部以病人為主體的法律,5年多來累積8萬多人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只是,若以我國成年人數來推算,簽署比率還不到1%。《病主法》最大推手、前立委楊玉欣,本身受罕病所苦。她說明,人生充滿無常,我們都會無法預期何時遭逢意外,在意識清楚時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是立刻要做的事」。她認為,接受、拒絕醫療行為是基本人權,政府應全額補助預立醫療決定的諮商費用。前身為病人自主研究中心,現在於第一線推廣預立醫療決定的為愛前行基金會副執行長邱宇晨坦言:「在台灣,即便是年過六旬的退休族,都認為自己離生死議題還很遠,更遑論年輕族群。」(原文刊載於2024/8/20,數據更新時間為2024/10/14)
閱讀更多
2024-10-03
郭美懿
我有個朋友是長媳,因為協助先生照顧公婆,必須介入整個家族為照顧產生的紛爭,她要跟夫家做協調,也要跟自己家裡人做協調,「公婆老了,父母也老了,她一個人照顧4個老人家,然後她身體就垮了!」這是普華家事與高齡權益部門主持律師賴芳玉好友的親身經歷,「我們都來到這個年紀,或者是我們的父母也來到了這個年紀…當父母老後,我們到底該怎麼孝順我們的父母?」
閱讀更多
2024-08-19
林暐鈞
每一個人面對親人離世時,都有不同的悼念方式,你以為的怪異,也許只是他消化悲傷的儀式。生死關懷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郭慧娟說,「有一位死亡咖啡館學員的父親過世後,每晚照樣打電話給父親。」話筒另一端不再有回音,但愛仍延續,「家人叫她別再打導致她憂鬱症,後來我們一起陪她打,走過低潮,她還出書幫助走不出喪親痛苦的人!」現年60歲的郭慧娟,是台灣「死亡咖啡館」的創辦人,10年來透過咖啡館推廣生死教育,影響逾5萬人,以「擺渡人」之姿助人脫離心痛、邁向下階段人生,「只要上天願意給我更多時間、金錢、體力、智慧,我都願意做。」
閱讀更多
2024-08-09
林靜君談心室
19歲男大學生說,自己與家人信仰不同,他參加教會活動想受洗,爸爸卻以「歷代祖先都是拿香,家裡的玄天上帝要傳承下來」阻攔,爸爸甚至說兒子信教給這個家投下震撼彈,讓自己「睡不好、吃不好,才幾天頭髮就白了很多。」兒子的「上帝」遇上老爸的「玄天上帝」,當親子之間信仰不同,該如何找到和諧相處之道?
閱讀更多
2024-07-31
林永勝
老爺爺拿著一支小小的彩色布旗從屋裡走了出來,將旗子插在門口右側的旗座上,老婆婆也跟在他的身後走到門外,伸起微顫的右手指了指旗子,老爺爺伸手將旗面撐開,看了一下,又將整座旗子往右移了一步,老婆婆點了點頭,隨即兩人便轉身走進雜貨店裡。等待號誌切換綠燈的十字路口前,遇見轉角在地雜貨店的這一幕,看著儀表板上閃爍的數字時鐘,距離約定前往波佐見觀光會館的時間還有一點空檔,一時興起打了左轉方向燈,掉轉車子停在店門前的停車格。
閱讀更多
2024-05-14
鄭秋豫 教授
編按:前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所長鄭秋豫教授,是享譽國際的知名學者,同僚眼中精悍的鋼鐵人,卻在退休前遭逢人生劇變。她毅然放棄輝煌的研究生涯,成為丈夫全心全意的照顧者。 丈夫趙伏波教授曾任教務長、院長,從定向感流失、過家門而不入,日漸失語、失能,彷彿靈魂迷了途。身為語言學家,卻沒有任何文獻告訴她,怎樣照顧心智漸失、不發一語的伴侶。連要讓先生去洗個澡,都是一件超級艱難的事。有一回,丈夫四五天沒洗澡了,鄭教授靈機一動,就騙說自己手扭到了,撒嬌要先生幫自己洗澡,夫妻兩人感情很好,先生立刻就答應了,進到浴室裡,先生幫老師洗,鄭教授再順勢把水龍頭往先生身上沖洗。進去浴室之前,為免萬一,鄭教授請幫傭就在浴室門口等候,萬分抱歉地說:「一會若浴室裡有甚麼狀況,你進來可能會看到兩個沒穿衣服裸體的老人,我對你感到很抱歉,請你不要介意啊......」 3年暴瘦10公斤、失眠、焦慮,照顧的重荷凌遲著每一日。面對丈夫病況之不可逆,再多努力仍只餘無力,身心碎落的她,陷入憂鬱流沙…… 伴著椎心傷悲與潰堤的淚水,鄭秋豫教授毫無保留地坦露她守護摯愛,歷經四年多的心路。然而,即便曾一再地感到無助,她也從未絕望。 而隨著失智伴侶漸失認知能力,如她一般,體力、心力亦漸不堪負荷的高齡照顧者,後援又在何方?透過本書,我們不禁深思「老人照顧老人」的掙扎與困境。 「我怕他會半夜一個人出門去,總是提心吊膽地注意著他的動靜。如果我聽見的是他起床去浴室的腳步聲,立刻全身戒備地靜候馬桶沖水的聲音;如果我聽見的是搬動碗盤,也會一直等候到他搬累了停下來,確定他是要回房睡覺,而不是要出門。我從夜夜驚醒多次到已經夜夜不能成眠。」
閱讀更多
1/ 25
第 1頁,共 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