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5
胡肇芳 整理
擁有145萬受益人、有「國民ETF」之稱的國泰永續高股息ETF (00878),剛宣布每股預計配發0.55元,投資人數一舉超越護國神山台積電(2330),成為全台最多人投資標的。盤點市場投資人數前10大ETF,依序是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元大高股息(0056)、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元大台灣價值高息(00940)、元大台灣50(0050)、富邦台50(006208)、元大美債20年(00679B)、群益ESG投等債20+(00937B)、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0713)。而理財專家楊倩琳在臉書指出,00878成分股的權重分配較均衡,投組中有近65%的電子股,如聯詠(聯詠)、廣達(2382)等受惠AI浪潮的企業也是成分股。同樣持有逾2成的金融股,包括國泰金(2882)、富邦金(2881)等兩大金融巨頭,「開心長期持有00878多年,一直都有令人安心的配息成績」
閱讀更多
2024-10-03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買進高股息ETF之後,就抱牢不賣。股價每天當然會有起伏,但你不是要「賺價差」,只是想「領股息」,所以根本不必理會,也不必停損。領到的股息應該足以支應日常開銷,這是一個比定存更可以讓你放心花錢、安心退休的方式。(原文刊載於2024/5/6,更新時間為2024/10/3)
閱讀更多
2024-09-29
胡肇芳 整理
投資ETF「該買市值型ETF還是高股息ETF」,一直以來都有著諸多討論,投資專家認為,年輕時可把主力放在市值型ETF,先將本金養大,待退休時再逐漸將資金轉到高股息ETF。只是元大台灣50(0050)、富邦台50(006208),1張動輒6位數,而國泰台灣領袖50(00922)兩萬元就能入手,2023年3月上市以來報酬率贏過加權指數,波動率也小於大盤,可謂是低調的黑馬。知名理財達人怪老子曾分析,市值型ETF會幫投資人選出台灣市值最高、最有競爭力的企業,包括 00922等3檔ETF,都是值得長期投資的標的。
閱讀更多
2024-09-03
數位內容部整理
12檔高息ETF在9月將除息,其中季配型的有00915、00713、00918、00919;月配型包括00934、00929、00936、00939、00940、00943、00944、00946,該如何怎麼挑呢?理財達人表示,00915、00918、00919這3檔高股息ETF,是成立超過1年以上,並且都屬於「季配息」型,最重要的是以CP值來看,目前都是相當便宜的!
閱讀更多
2024-08-19
數位內容部整理
存股族最愛的高息ETF之一:00919(群益台灣精選高息)8月底將宣布這次季配息,小股民依舊熱情擁抱00919,上週規模再增123億元,股價更是已經從8/5最低點22.1元,周一(8/19)一度重返25元關卡,終場收在24.94元,上漲0.24元或0.97%。00919在6月底配息0.7元,當時股價位在高檔27元附近,而後股價隨著科技股修正,一路滑落但小股民不離不棄,這次預估配息可望仍有0.7元之上,甚至可能有0.72的實力。存股達人認為,00919最讓人驚喜就是配息不會忽高忽低,都是在穩定狀態並且配合當時淨值,表現合理的配息,以0.7元股息來推估,目前00919年化殖利率直接拉高超過11%,也難怪存股族趨之若鶩。
閱讀更多
2024-08-15
嫺人
編按:作者嫺人在金融界工作了20多年、當上高階主管,卻在49歲無奈選擇「被退休」,比她原本規劃的退休年齡還早了6年。一方面基於深怕錢不能撐到老的擔憂,一方面也不希望成為親友眼中的「閒人」,她開始整理財務,讓不工作後的現金流可以安心養老。嫺人重新調整規劃自己退休後的資產配比,成功實踐了退休後依然能有現金流的安心生活。
閱讀更多
2024-07-30
郭哲榮 分析師
你是不是也曾經這麼想:「定期定額0050 好無聊喔,錢又不能拿出來花」「除了長抱0050,也想額外賺點零用錢」「想追求一點刺激感,而不是一檔股票抱20 年⋯⋯」
閱讀更多
2024-07-15
郭哲榮 分析師
「把0050當作一個存錢筒」這句話我常跟剛進股市的朋友分享,因為ETF是個相當適合作為長期定存的工具。
閱讀更多
2024-06-25
郭哲榮
編按:哲哲曾獲經濟日報 選股 擂台賽多次冠軍,由30年的股市經驗中,體認到個股漲跌是沒有邏輯的,法人和主力要它漲就漲、要它跌就會跌。也別以為績優股不會倒,看看宏達電的例子就知道了。所幸有ETF此金融商品,能買進一籃子股票,有效分散買個股的風險。尤其本書的重點——0050,是買進台灣市值前50大的公司,讓這些大公司的員工幫你日夜工作。更重要的是,買複製大盤的0050不用怕接刀,越跌越要買,因為股市長期只會不斷上漲,所以0050也會繼續創下新高。
閱讀更多
2024-06-03
玩股特派員
理財專欄作家嫻人還在職場時,風險資產與非風險性資產比重約為44%與56%。直到被退休後重新調整理財規劃,風險資產比重反而提高了。退休後少了現金流,又可能有醫療等大額支出,為什麼還會如此安排呢?
閱讀更多
1/ 21
第 1頁,共 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