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上課說話沙啞 竟是喉部長囊腫

教授上課說話沙啞 竟是喉部長囊腫

43歲的李教授在某大學擔任所長,尤其長期使用聲帶,近兩年聲音沙啞的情況惡化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 2016/01/26

至醫院檢查發現聲帶內竟長了囊腫,導致發音異常,在醫師的建議下接受了「聲帶注射術」,注射後兩週內噤聲、正常飲食,避免清喉嚨、咳嗽,兩週後李教授的聲音已回復正常,再返院檢查發現囊腫已消失不見。
50歲的家庭主婦黃小姐,兩年前接受甲狀腺手術後就開始出現聲音微弱、講話如同發氣音一樣,發音時間僅有兩秒,比正常人少了許多(正常時間約為15秒),更令人她煩惱的是只要一喝水就容易嗆到,就醫檢查後發現左側聲帶麻痺,因此在吞嚥、喝水時,因兩邊聲帶無法閉合,導致喝水、說話都出現困難。黃小姐於是決定接受自體脂肪注射術來改善。

講悄悄話也傷喉

收治病例的台北榮總耳鼻喉頭頸部喉頭頸科許彥彬醫師表示,聲音沙啞的原因很多,如聲帶結節、長繭、息肉與囊腫都是常見主因,通常與不當或過度使用聲音有關;而像是講悄悄話、用氣音講話、清喉嚨都會使喉嚨張力改變,傷害喉嚨。 此外,曾接受過頸椎、心肺、食道手術者,若手術過程中傷害到「喉返神經」者,就容易出現像黃小姐一樣的問題。

耳鼻喉頭頸部喉頭頸科主任朱本元說,在臨床治療,多會先將聲音沙啞的病患交給語言治療師或是服用藥物,以非侵入的方式來改變發音發生的習慣,改善聲音沙啞等問題,倘語言治療效果不佳時,才會以手術治療。

而對於手術治療,許彥彬醫師指出,喉部是非常敏感的器官,因此傳統的手術治療需要施以全身麻醉,病患要面對住院與麻醉所帶來的不適也得負擔較高的花費,而其中,若是有內科、心臟、中風等病史的患者,就無法手術。

門診手術20分鐘 解決說話窘境
傳統手術有其困境,因此北榮耳鼻喉部發展出門診聲帶手術。許彥彬醫師指出,門診的注射手術會在內視鏡的監測下,針對病灶施打藥物,且在鼻腔與喉部噴上麻醉藥,手術約需20分鐘,即可解決聲帶結節、息肉、囊腫或是聲帶麻痺、萎縮等問題,針對病患不同的病況而決定施打何種藥物,如結節、息肉與囊腫,臨床上已施打類固醇為主,由於劑量少、局部施打,因此不需要擔心副作用;而聲帶萎縮、麻痺等問題,則施打自體脂肪或玻尿酸來增加聲帶體積,以助聲帶閉合。

類固醇與玻尿後注射術後約需噤聲2天,而自體脂肪則需5-7天,讓自體脂肪存活。許醫師提醒,平時保養聲帶的方法很簡單,僅需多喝水,保持濕潤,少吃刺激食品,不菸不酒,維持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