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痛風只常見於天天大魚大肉、有餘暇飲酒作樂的官宦之家,因而有「帝王病」之稱;不過,現代人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已經讓痛風徹底平民化。
根據健保資料推估,痛風盛行率大約是1.2%,患者8成以上是青年至壯年男性,從20多歲到50、60歲都有。「在古代農業社會,平民要吃飽都不容易了,要吃到胖胖的更是不多,」台大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姜至剛表示,皇帝吃得特別好,可以看到肖像都是臉大大的、肚子圓滾滾,很符合代謝症候群的特徵。
路易十四、富蘭克林等歷史名人都有痛風
低纖、高糖或高油脂飲食、過量飲酒、長期壓力,這些現代人常見的不良生活習慣是代謝症候群的主因,而且代謝症候群患者血中尿酸濃度常常是偏高的,他們得到痛風的風險自然也比較高。
歷史上,位高權重的痛風名人不少,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教授余光輝表示,從文藝復興時期的知名藝術家米開朗基羅、法王路易十四、英王亨利七世到美國政治家富蘭克林,都是痛風患者。
「他們的飲食比平民百姓豐盛,體型也是胖胖的,不過飲食只是造成痛風的一小部分原因而已,」余文輝指出,現代人吃得好,但其實有很多痛風患者並不算胖,也沒有飲食過量,而是因為尿酸排不出去。
本文摘自今周刊生活i健康<降尿酸抗痛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