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研究發表於《美國老年醫學會期刊》,該研究以3157位年滿60歲以上的美國華裔老年人為對象,以「病患健康問卷」評估受試者過去2周的憂鬱症狀,並以27個項目評估「自我忽略」的嚴重性。
所謂「自我忽略」是指無法執行基本的自我照顧任務,內容包含5大表現形式,囤積、個人衛生、不衛生的條件、房屋修繕需求及水電瓦斯設施缺乏等。
研究結果顯示,27%(853位)長者有「自我忽略」現象,其中超過6成(531位)老年人出現憂鬱症狀,比率遠高於沒有「自我忽略」的長者,而自我忽略風險與憂鬱症狀呈正比。
台北榮總精神部老年精神科蔡佳芬主任表示,老年憂鬱症較難從情緒層面來察覺異樣,但可以從「自我忽略」等多項層面觀察長輩是否可能有憂鬱症風險。
臨床觀察,老年憂鬱症確實常以「自我忽略」作表現,主要行為包括不修邊幅、飲食不正常、營養不良、家裡囤積眾多雜物,後者容易引發公共風險,危害鄰里安全。
國發會研究顯示,台灣將於今年邁入高齡社會,老年人口比例將超過14%,也就是每10人就有1至2名老年人,推估全台約有33萬60歲以上長者罹患不同程度憂鬱症。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單身未婚的人越來越多,家族互動頻率逐漸變少,上了年紀之後,如果沒有發展與他人的互動網絡,容易「自我忽略」,引發憂鬱。
葉雅馨指出,社區關懷據點越來越多,也有不少老人文康中心提供長者共餐、各式課程或社團等服務,幫助高齡者擴大交友圈,建立人際互動網絡。建議老年人,走出家門,改變生活,參與鄰里活動,遠離憂鬱情緒。
(本文獲「健康傳媒」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