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越評
對此,日本香川縣發起的產政學專案計畫便研發出一種低負擔的砂糖代用品,即是含稀少糖的糖漿。
肩負未來食品重任的「稀少糖」是什麼樣的成分?
據食品原料及機能性素材供應商統園開發處經理游偉琪表示,日本稀少糖研發團隊在政府協助下,研發出量產方法並製造成糖漿、糖粉等產品,並搭配媒體廣為宣傳,2016 年 5 月調查顯示,稀少糖在日本認知度已達 6 成多。
日本市面上除了一般甜點,舉凡飲料、果凍、糖果、霜淇淋和調味食品外,也常用於保健食品。
因為稀少糖與一般砂糖味道較接近,而且高溫加熱也不會改變味道,應用性良好,在日本使用稀少糖糖漿的企業已超過 6 百間,市售品更達 2 千多項以上,算是近期在日本頗夯的亮點。
糖也能沒熱量?稀少糖卡路里趨近於零!
國際稀少糖學會定義,稀少糖為自然界少量存在的「單醣」及其衍生物,目前所知的單醣總類共有 59 種,扣掉常見的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木糖、甘露糖、阿拉伯糖等 7 種,剩餘雖然還有 52 種之多,但在自然界中存在總量卻僅占 1 %,所以我們稱之「稀少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阿洛酮糖、阿洛糖等等。
它們是自然界存在的單糖,雖然阿洛酮糖甜度約 70,比砂糖的 100 度要來得低,但 1 克蔗糖、果糖和阿洛酮糖的熱量分別 2.29 、1 、0.007 大卡的熱量,阿洛酮糖趨近於零,對於愛吃甜又怕負擔的族群,稀少糖的開發想必會是一大福音。
吃糖改善血糖?!稀少糖具機能性開發潛力
此外,據 2001 年《Asia 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研究發現,餵食雄性大鼠 5 %阿洛酮糖、纖維素、果糖或葡萄糖飲食 28 天後,吃阿洛酮糖飲食的大鼠,肝臟脂肪酸合成酶,活性比果糖和葡萄糖組別來得低,「腹部脂肪」組織的重量也顯著較低。
2006 年的動物實驗則發現,攝取阿洛酮糖組在血糖、胰島素水平表現上也優於其他組別。
顯示了阿洛酮糖不僅有低熱量特性,在改善血糖與內臟脂肪的領域中更有一定的潛力。
日本率先研發量產 韓、美也跟進
然而,稀少糖雖然可從天然食物,如無花果、葡萄乾、波羅蜜和小麥中取得,但稀少糖正如其名,在自然界中含量相當稀少,直至 1991 年,日本香川大學農學部教授何森健發現一種微生物,能幫忙把果糖轉換成為阿洛酮糖,這才正式為「量產稀少糖」帶來新的契機。
隨後,韓國CJ集團與美國TateLyle也開始著手研發自己的專利技術。
價格高昂 台灣稀少糖接受度仍待觀察
但目前稀少糖糖漿因為生產技術要求,要價少說比一般糖漿多出 10 倍,據統園開發處經理游偉琪表示,引進台灣若再加上關稅,對製造食品來說所費不貲,因此,台灣目前最多僅將稀少糖運用在保健食品的配方裡,未來是否能跨足到台灣一般食品,並被台灣消費者所熟悉,就有待進一步觀察了!
延伸閱讀
(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