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北台灣接連大雨,空氣相當潮溼、浴室水氣也更重,皮膚科醫師廖苑利提醒,每日使用的洗澡用品應定期更換,每個禮拜可以挑一天將用品放到戶外曬太陽,或是在浴室使用除濕機,都能夠防止沐浴用品產生過多細菌。
皮膚每天會分泌皮脂以及汗液,在皮膚表現形成乳化的脂膜(皮脂膜),表面pH值則呈現弱酸性。市面上標榜強力洗淨的產品多為鹼性,不僅可能損害肌膚表皮防護力,還會刺激皮膚,建議挑選與皮膚pH值相近的洗劑。
除此之外,秋冬將至,洗澡時的水溫也需要特別注意!溫度較高的水會帶走更多肌膚的皮脂以及水分,容易造成乾癢,應使用與身體溫度較相近的水溫;若肌膚偏油的話,水溫則可以稍微低一點,因為表皮溫度過高也會影響油脂分泌情形。
廖苑利指出,不當的沐浴品使用、洗澡方式,不僅會使皮膚敏感,沐浴用品與肌膚摩擦時可能會在表皮造成微小創傷,使細菌侵入進而感染,造成接觸性皮膚炎。若是維持良好的清潔習慣,但皮膚還是發生大片紅腫乾癢情況時,也應該及時就診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