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亦依據環保署「空氣汙染防制法」相關規定,於2017 年7 月3日修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因應空氣品質惡化處理措施暨緊急應變作業流程」,明訂空汙停課標準,台北市近日也已公告施行。
但一般來說,外出活動真的需要看空氣品質,而且最好挑一下時間,比如說,上午7點到10點、下午5點到8 點,因通勤車流量很大,同時包括汽車、機車、公車等,PM2.5與二氧化氮濃度都會局部超標,而下午1點到3點之間的臭氧濃度則為全天最高。
所以這些時間如果人在戶外,盡量搭乘大眾運輸系統,也盡量不要在街道上行走,以免長時間曝露在汙染環境中。
另一方面,在這些高汙染的時間進行戶外運動是非常危險的。
以一般正常呼吸來計算,每分鐘大約可吸進7 至14公升的空氣,但如果是跑步,1分鐘就會有50公升的空氣在我們的肺裡面,很快就增加了暴露於PM2.5等有毒物質的風險。
近幾年來,路跑風氣盛行,但為了自身的健康著想,運動前「一定要確認」當下的空氣品質,而且運動的時間還是必須再斟酌,或是選擇在室內運動,至少有空氣清淨機做陪伴,比直接吸入髒空氣要來得安全許多。
不過,空氣汙染真的無所不在,最好的防護其實是不要再汙染環境,例如不抽菸、不燒香、不燒紙錢、少開車、少炒菜、不燒烤、不要放煙火⋯⋯但可能做得到嗎?
回到家多做這些事,減少PM2.5 持續汙染
每天,儘管時間長短不一,但我們都會暴露在外面的髒空氣中,我們的臉頰、皮膚、毛細孔、頭髮、四肢、衣著等,就像是一個磁鐵般,會把我們在戶外接觸到的PM2.5吸附在上面,在返家的同時,也一併帶到家裡汙染室內的環境。
所以,當我們回家後,除了脫鞋之外,為了減少PM2.5持續汙染毒害家中環境,以下3步驟是我們一進家門立馬就要做的事,而且順序還不能錯唷!
1. 開啟空氣清淨機:
切記,空氣清淨機的擺放位置很重要,只要抓住幾個擺放原則,使用哪一種設計的清淨機其實差異並不大,但前提是「擺放的位置」。
首先,清淨機一定要靠牆,清淨機排氣孔正上方不能有阻礙物,必須直對天花板。
另外,清淨機的擺放位置必須要臨近汙染源頭,像是門口、窗戶或是廚房內。而且對應的坪數一定要足夠,不然清淨機會一直不斷的過濾,但因效能不足,濾了半天都只是濾心酸的,而且還很浪費電。
至於空氣清淨機是否要全天24小時都開著呢?目前線上的清淨機均配備有自動化控制系統,室內空氣品質若淨化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自動轉成低功耗的模式,耗電其實不多。
但若真的要做到「極省電」的狀況,有人在家時才開啟也是可以的。
2. 換下外出衣物:
身上穿的衣服與褲子擁有最大的表面積來包覆我們的身體,前前後後、從上到下全部都是,但整天暴露在骯髒的空氣下,可想而知身上的衣著一定黏附了為數不少的PM2.5。
所以,回家開啟清淨機之後,站在「空氣清淨機可過濾的範圍內」將衣物脫下,順便拍抖掉可能吸附在衣服上的灰塵和PM2.5。
換下的衣物除了馬上丟進洗衣機之外,若是像外套類這種可能會穿幾次再洗的衣物,實際上是已經接觸過外在空氣的「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等級,記得一定要集中管理,把它們放在專用的收納空間裡,累積數次後再清洗。
3. 洗頭、洗臉、洗四肢:
換完衣服,再把臉與四肢清洗乾淨,這樣就可以把大部分的PM2.5去除掉,讓我們皮膚上的毛細孔不至於被堵塞,也就不會這麼容易生粉刺或長痘痘了。
但在睡覺前還是會建議大家去洗個頭,除非你能接受裝滿PM2.5的頭髮在枕頭上滾來滾去!
(本文摘自《對抗PM2.5的食踐術:毒理醫學專家教你用吃保肺顧健康》,時報出版,招名威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