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雙和醫院成人感染科主治醫師王孝為表示,生活環境中存在各種細菌和黴菌,人體遭感染後通常以抗生素治療,但某些細菌因突變等因素,導致抗生素藥物未能將其殺死,當某種細菌對三種以上的抗生素都有抗藥性時,就被稱為「超級細菌」。
因此,所謂的「超級細菌」不是特指單一種細菌,而是「多重抗藥性」,除了近期媒體提到的「耳念珠菌」之外,民眾較常聽到的金黃葡萄球菌、AB菌、綠膿桿菌等也都是超級細菌。
至於各界關心的「耳念珠菌」,屬於黴菌的一種,2009年在日本發現,後來又在歐美現蹤,感染後的死亡率接近50%。疾管署表示,國內曾經有一例個案,但屬於輕症,藥物治療後已經痊癒。
除了這個病例之外,國外的耳念珠菌目前是否有入侵台灣,王孝為表示,國內目前沒有相關的鑑定資料,但推測有這個可能性。
無論是哪一種超級細菌,感染的危險因子包含近期接受腹部外科手術、使用廣效性抗生素、住過加護病房,以及免疫力較弱的慢性疾病患者、惡性腫瘤患者等,若符合這些條件,就要提高警覺,但一般健康民眾不必過度擔心。
不過,醫院和病房內較容易有超級細菌,可能在牆壁、窗簾、床單、把手等上面都有超級細菌的蹤跡,提醒民眾至醫院看診、探病時減少碰觸相關設施,並且勤洗手,而且是以肥皂或洗手乳進行的「濕洗手」,就能降低感染機率,不需過於擔憂。
若是使用酒精的乾洗手,雖然也有幫助,但酒精不能殺死所有細菌,因此建議還是以濕洗手為主,做好手部清潔衛生。去過醫院以後,回家接觸小孩、老人等免疫力較弱的族群前,更要記得先洗手。
萬一感染超級細菌,會出現哪些症狀?王孝為表示,症狀相當廣泛,從頭到腳都有可能出現症狀,但常見的有發燒、局部紅腫熱痛、身體發冷等,若身體不適記得儘早就醫,比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