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洗腎危機!腎臟科名醫列小便顏色表:一秒看到尿液的隱藏病症

小心洗腎危機!腎臟科名醫列小便顏色表:一秒看到尿液的隱藏病症

腎臟是沉默的器官,當出現泡泡尿、水腫等症狀時,表示腎臟可能出了問題,正在發出求救訊號,不可輕忽。

腎臟是個安靜的清道夫,為人體排濾廢物,使身體平衡,在被醫生宣判洗腎之前,可能都無法察覺腎臟已經出了問題。

 

萬芳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劉崇德指出,當身體開始出現不舒服症狀時,腎功能可能只剩30%,直到出現明顯的疲倦、水腫等症狀,腎功能也許只剩不到15%了。

 

熟記5字要訣預防腎病威脅

 

為能提早發現、及時治療,台灣腎臟醫學會提出「泡、水、高、貧、倦」5字訣,也就是泡泡尿、水腫、高血壓、貧血與倦怠,提醒民眾注意腎臟是否已經出現警訊。

 

劉崇德表示, 腎臟構造有如濾網,血液流過後,水分及其他小分子物質會從濾網中濾出;而大分子物質,如血液中的蛋白質、血球等,就會留在血液內。

 

因此,尿液中一旦出現過多蛋白質,也就是蛋白尿,代表腎臟這個濾網已經發炎或受損。

 

一般來說,尿液常會有泡泡,但大都會在幾分鐘內消失,但蛋白尿則會讓尿液變得濃稠、泡泡久久無法消散,因此,泡泡尿有可能是腎臟出現問題的表現。

 

「然而,泡泡尿並非就是蛋白尿,飲水較少或早上起床的第一泡尿,過於濃稠也會產生泡泡;就算有蛋白尿,多喝水也能稀釋尿液,就能使泡泡變得不明顯。」劉崇德指出,由於泡泡尿並非罹病與否的唯一參考指標,一般民眾難以自行判斷,因此建議透過尿液檢查進一步確認。

 

指標非絕對 提高警覺早發現

 

 

水腫

 

維持身體水分平衡是腎臟重要功能之一,當腎臟功能降低時,排水能力就會減弱,形成水腫。

 

這種水腫,與一般久站、久坐、血液循環不良,所呈現的下肢水腫現象不同,其特徵是按壓下肢時,會立刻出現凹陷,且久久無法回復。

 

劉崇德也提醒,「水腫也可能出現在心臟衰竭、肝硬化、下肢靜脈曲張等疾病,並非腎臟疾病的專屬症狀。」

 

高血壓

 

由於人體的鹽分與水分,皆是經由腎臟調節排出,一旦腎功能變差,排不出去的鹽分及水分滯留在血管內,就會造成血管壓力增加。

 

「但受生理或季節性影響,血壓也有突然上升的可能,因此,血壓升高是腎功能失常的表現之一,也非絕對指標。」

 

貧血

 

由於腎臟會分泌紅血球生成素以刺激骨髓造血,若腎功能不好,多數組織失去功能,就會出現貧血現象,然而腸胃道出血、缺鐵、缺乏維生素B12等,也會造成貧血,所以並非絕對指標。

 

疲倦

 

當腎臟功能變差,體內廢物滯留過多,人就會感到疲倦;但感冒、睡眠不足等,都可能引發疲倦,同樣無法認定為指標。

 

以上5個檢測指標,雖非腎臟病的專屬判讀標準,劉崇德建議,患有糖尿病、高血壓、蛋白尿、長期服用慢性病藥物、以及65歲以上老年人等腎臟病高危險族群,只要發現5項中有1項症狀時,就要盡速就醫。

 

非高危險群的一般民眾,則應仔細觀察,是否該症狀時常反覆出現,若無法自行判讀,則應由醫師進行檢驗。

 

養身先養腎。

 

本文摘自今周刊生活i健康特刊<養身先養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