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覺得,癌、捱、愛,這三個字的音都很像?」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蘇連瓔笑著說。
蘇連瓔從護專畢業以後就跟癌症綁在一起,在癌症病房工作了10年、德桃癌症關懷文教基金會5年、癌症希望基金會近18年,54歲的她,有一半以上的歲月與癌症綁在一起。
從單純的想要幫助病人、家屬的小護士到基金會的執行長,談起「癌症」依舊滿腔熱血,即使會經歷病人離開的時候,他的眼神只閃過淡淡的哀傷,眼眶頓時有些泛紅,也沒有太多的無奈,反倒說「基金會就是我第二個孩子」。
大概也因此,他講這句話時,有足夠的說服力,很容易感受他的真誠。
與乳癌擦肩而過,忐忑心情如同病友
「沒有人罹癌會是開心的。」他也曾經與乳癌擦肩,「2016年初,我接到健康檢查中心的電話,對方說我的乳房攝影顯示有鈣化斑點,有可能是癌症,最好盡快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坦白說,當下我和所有的病人一樣,「茫了!即便我從事癌症相關工作20餘年。」
在門診候診區,同樣的背景,不一樣的時空,「以前我都是給病友、家屬力量的人,如今,內心也充滿忐忑⋯⋯」進入診間,醫師看著電腦螢幕,對著蘇連瓔說:「這需要進一步切片檢查才能確定,但是切片檢查時間還不能確定,有可能得要一個月後。」
離開了診間,蘇連瓔太清楚自己的個性「寧願直接掀底牌,也不願意耗著。」他再度尋求另外一位醫師的幫忙,「切片檢查當天,我也沒有勇氣一個人去面對,找了好朋友一起來壯膽。」蘇連瓔笑著說,「切片,還真的滿痛的。」
事後傷口的換藥,也無法自己處理,還好有朋友幫忙,「你看,就在這右胸下。」他指了又指。
檢查結果出爐,幸好,並不是乳癌。
規律健檢24年,呼籲防癌篩檢很重要
事實上,在10年之前,他也曾經因為接受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檢查(LDCT),發現肺部有3顆結節,其中有一顆「賣相不好,約0.3公分。」他又笑了,「醫師說繼續追蹤。」
蘇連瓔收斂了笑容邊說,有效的健康檢查、防癌篩檢、好的健康生活方式都是必要的。
「由於祖父是大腸癌、祖母是乳癌,癌症基因在我身上應該是有的,雖然19年前健康檢查還不流行,我在30歲時就開始做健康檢查,35歲則第一次做腸胃鏡檢查,每2至3年定期做一次健康檢查,也會乖乖地追蹤。」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最新公布的全球癌症發生率排行,我國癌症發生率每十萬人口296.7,在全球45國中排名第10。
「菸酒檳與口腔癌、食道癌是不可爭的事實,我們不需要去挑戰它,真的得要戒除這些不好的習慣。」蘇連瓔苦口婆心地說。
熱心助癌友逾30年:這是一份迷人工作
蘇連瓔出生在平凡的家庭,老爸從台南老家搬到屏東林邊鄉打拼,曾經一次同時做3份工作,「父親對人友善、好客,逢年過節就有一群人到家中做客,小孩永遠無法坐在餐桌上,只能在旁邊幫忙打點。」
也許是因為父親的身教,蘇連瓔也喜歡與人相處,他說:「這是一份迷人的工作,在這裡與你相遇的人都是他正處在人生最谷底的時候,只要我們伸出手,拉他一把,一起陪伴和關心,每個人都會是助人的發光體。」
沒想到竟一路從護理師到執行長,整整33年,他與癌症的牽絆更深了。
人生如同抗癌:奮力一搏後才不會後悔
日劇《放射治療室》(又譯為《放射科的診斷報吿》,原名ラジエーションハウス)裡有一段對話—放射師說:「癌症病人面對每次檢查時都會擔心復發,會回想曾經生病的痛苦。」
但男主角五十嵐則說:「癌症病人在每次檢查時也能感受到生命的可貴,每次檢查時也會想起戰勝病魔的堅強的自己。」
「人生這條路上,不要說是癌症,很多事情都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學習去妥協那不可控,但是我們還是要奮力一搏,這是很重要的信念。」
蘇連瓔說得用力。奮力一搏,代表盡力了,你不能什麼都不做就先往後退,有一天一定會後悔,當初為什麼就這麼輕易放棄,「或許盡力了,答案還是不如預期,那麼,我們再試著調整、接受,日子也會好過些。」蘇連瓔柔柔的說。
如今,蘇連瓔繼續努力推動打造一個更完善、縝密服務的平台「癌症希望基金會」。這裡集結社會大眾的愛,一同協助癌症病人,即時治療、順利存活,降低癌症帶來的衝擊,維護生活品質。
在基金會設立的「希望小站」則可以找到癌症相關的資源,不是只有經濟、照護,甚至就業問題都能得到協助。
蘇連瓔小檔案
出生:1966年
現職: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
嗜好:爬山、看劇
每日必做:不熬夜
包包裡必備:老花眼鏡、筆、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