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大聲就有用的人,會讓人想遠離,面對不禮貌,成熟大人用「這3招」對應

以為大聲就有用的人,會讓人想遠離,面對不禮貌,成熟大人用「這3招」對應

遇到態度不友善的對象,做幾個深呼吸,對控制音量和說話速度會很有幫助。在任何情況都能掌握自己的音量和說話速度,你會發現自己原來那麼有力量!等累積更多經驗與自信,散發出更穩固的氣場,就能夠反過來影響對方,引導對方的音量和語速,不自覺調整到與你相似的頻率,達到更和諧的對話。

面對咄咄逼人,內向者的應對之道

 

「Stay kind. It makes you beautiful.」──作家、詩人、TEDx 講者/Najwa Zebian

 

行走江湖,難免遇到講話不客氣的人,他們像隻張牙舞爪的動物,常不自覺流露咄咄逼人的氣勢,措辭口吻強烈又直接,企圖讓對方順服。

 

翻開辭典,讓我們進一步理解「咄咄逼人」的意思,這句成語意指「盛氣凌人,使對方驚懼」。

 

有趣的是,會這麼做的人,很少意識到自己的言行舉止散發出具有攻擊性的「能量」,他們無法理解別人為什麼要生氣,或感到受傷?

 

於是又補一句:「你未免也太玻璃心了。」或者「我就是這樣,你想太多了。」

 

若把話語比擬為物件,講話咄咄逼人的人,就像揮舞一把無形的利刃,傷了人,反倒責怪對方的皮膚太薄,心臟太弱,怎麼戳一下就流血、就心痛了呢?

 

打個比方,我很喜歡自助旅行,常上網瀏覽資訊,許多網友會熱心分享在國外被偷的經驗。有位旅人揹了一個輕便的後背包,小偷拿出刀,劃開背包,偷走裡面的財物。小偷對這位旅人說:「你的包包質料也太差了,一下就割開了,怨不得我啊!」

 

是不是覺得這邏輯哪裡怪怪的?追根究柢,無論包包是否堅固,根本不該破壞別人的包包,拿走別人的東西,怎麼會是這位旅人的錯呢?

 

可惜不只那位小偷,就連旅人的朋友、甚至不認識的旁人,也指責是旅人太不小心,應該買更堅固的包包。

 

說出這樣的話,是出於善意,但對當事人反而造成二次傷害,在邏輯上也是「倒果為因」。

 

回憶多年前,我曾經主持一場活動,當時我已經是很有經驗的主持人,活動前幾天,主辦單位請我參與彩排,現場除了館長、幾位承辦人員,還有一位從頭到尾表情非常高冷嚴肅的「神祕人物」,似乎是受命來考察進度,暫且稱她為A女士。

 

當我依照要求,把流程複述一次,並想確認幾個細節,館長突然大聲斥喝:「妳講那麼多廢話幹嘛?這些都不重要。」接著馬上轉身面向A女士,堆滿了笑:「這樣就好,她講什麼不重要,別理她。」

 

當下我被突如其來的斥責嚇到,一陣錯愕,隨即委屈、惱怒等情緒一湧而上。為了顧全大局,我還是順完流程,等彩排結束,我誠懇如實向承辦人員表達心聲:「我明白大家都很辛苦,但任何人都不應該受到這樣的對待。」

 

她目睹一切經過,很不好意思頻頻向我道歉。沒多久,館長走過來,爽朗地透露一個祕密:「妳不要介意啊,剛剛我是故意的,那個女人很難搞,我們先發制人,這樣她就不會有太多意見了。」

 

原來我在未被告知的情況下,配合演出了一場戲!即使知道實情,那種不舒服的感受,仍然迴盪在體內好幾天,言語的威力絕對不容小覷。

 

我相信大多數人絕非有意,只是比較少拿捏與人對話的力道與最佳方式。假如雙方勢均力敵,表達習慣相似,以索爾的雷神之鎚,對戰《星際大戰》的光劍,互不相讓;甚或一個幽默的嘲諷,再甩個髮外加華麗轉身,倒也精彩,誰也不吃虧。

 

然而個性內向、以及包括我在內的「高敏感族群」特別辛苦,這兩大族群在乎他人感受,很難不顧及後果,直接給對方好看,因此遇到不友善的對象,往往退縮沉默,或講兩句就被對方的氣勢鎮住,說不出話來。

 

經過多年歷練,我終於有些進步,以下幾個實用提議,特別送給常苦惱於不知如何與咄咄逼人的對象溝通的朋友們,你們辛苦了。

 

首先,音量要適中

 

一般來說,人類輕聲細語的音量約十分貝,在正常的環境裡,對話交談約六十分貝,獅子可達一百一十四分貝,大象可達到一百一十八分貝。

 

我們得承認,人類和動物有不少相似之處,獅子和大象會用吼叫聲來展現氣勢,用肢體和聲音來恫嚇敵人,以鞏固自己的地盤,彰顯自己的勢力,人類也不遑多讓。

 

切記!對方越是張牙舞爪,疾聲厲色,你越要穩住內心。

 

尤其內向者平時講話比較小聲,但面對強勢的人,音量變得微弱,對方更會覺得自己有理,便失去站在平等對話的基準點。

 

請在你的心裡重新設下定錨,「並不是講話大聲,看起來理直氣壯,就一定有道理」。

 

否則抹香鯨肯定最有道理了,牠是世界上嗓門最大的動物,認真吼叫起來,能達到兩百二十三分貝呢!

 

反之,也無須為了想壓過對方,效法獅子王昂首大吼,這樣很容易演變成互相爭吵的局面。冷靜排除這些干擾因素,正向的溝通才可能發生。

 

第二,語速不要太快

 

聲調越沉穩,越有力量。人在壓力情境下,呼吸會變得短淺,講話也因此變快。

 

遇到態度不友善的對象,做幾個深呼吸,對控制音量和說話速度會很有幫助。在任何情況都能掌握自己的音量和說話速度,你會發現自己原來那麼有力量!

 

等累積更多經驗與自信,散發出更穩固的氣場,就能夠反過來影響對方,引導對方的音量和語速,不自覺調整到與你相似的頻率,達到更和諧的對話。

 

第三,用溫和堅定的眼神,勇敢直視對方的眼睛,確認他所想要表達的訊息內容

 

在對方說完後,以你理解的方式重述一遍:「陳副理,請問您剛剛是這個意思嗎?有沒有需要補充的地方?」詳實核對雙方認知是否一致。拿出理性專業的態度,不卑不亢,會獲得對方更多尊重。

 

心態上,不要把對方過度「放大」為一個很巨大的存在,不必賦予對方更高的地位,你的恐懼就會縮小,力量就會拿回來。

 

最後,面對不舒服的對話情境,我們永遠可以喊暫停,另約時間溝通,或用文字溝通。

 

大家常有誤解,以為對方問什麼、表現什麼,我們一定要有所回應,而且是「立刻」,其實不然。如果此時的你,情緒太波動,改用傳統書信、E-mail表達也是很好的做法。

 

文字是很重要的溝通媒介,透過文字可以好好思考,組織所想表達的內容;也因為隔了一層距離,敏感內向的你,受到對方肢體氣勢或聲量的干擾因素就會少很多,有助恢復自我的平衡。

 

就算最後沒有達成共識,對方依然故我,也無須沮喪,至少你努力過,好好說出自己的想法,光是讓對方知道你的立場、價值觀,可接受的界線和情感需求,已經太有價值。

 

諸多研究證實,長期的情緒隱忍所累積的壓力,可能導致某些病症的發生,比方乳癌。為了身心健康,我們都值得尊重自己的感受,學習化解比較困難的溝通處境。

 

所有對話,都是為了讓彼此更了解自己,更接近想要的目標。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有句名言:「以柔克剛。」越不友善的溝通對象,越需要時間和耐心去卸下他的武裝,消弭彼此的隔閡。

 

害羞內向的你,也需要給自己時間,強化自信。請繼續保持言語的善意,把每次對話都當作提升自我的機會,將使你從內而外變得更優雅、更堅強。

 

(本文摘自《質感說話課:言語的溫柔力量,是送給自己和他人最美的禮物》,遠流出版,潘月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