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我們真的那麼被動,非得有人逼迫我們才肯改變?難道我們就像撞球,得靠母球撞擊,否則就永遠靜靜待著?
不,我不這麼認為。人類確實有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惰性,但人畢竟不是撞球。與其說我們像撞球,不如說人生像一個又一個「故事」,會慢慢按照我們自己所設定的主題和情節展開。正因為有個原先設定好的主軸,所以我們會傾向抗拒改變。
兩個人要在一起,意味著雙方同意在彼此的故事中扮演一個角色,儘管演好這個角色可能還得花一段時間。外人聽夫妻之間的對話,很容易誤解他們雙方的默契。
「他就是要你出去找工作啊,」一個旁觀者可能會說:「你為什麼不去?」身為妻子,她心裡其實明白事情沒這麼簡單,她老公真正的意思是:「你根本不敢去找工作,因為你無法應付外面的世界,但是沒關係,反正我會照顧你。」
這,就是藏在表象下的一切。如果有一天,老婆從外面回到家,忐忑不安地說:「我找到工作了!」「真的?」老公會言不由衷地說:「那太好了!」可過了沒幾分鐘,他可能會補上一句:「啊,那以後家務事誰做?」
該怎麼做才對?最常聽到的建議是:少點大男人主義、用更開放的心態進行交流、對彼此有更多包容等等。但是,兩個人接下來要怎麼一起度過這場轉變,就沒那麼容易了,因為倘若處理不善,不僅會危及兩人的感情,他們自己的未來也會受影響。
在接下來的幾章中,我會談到一個人面對轉變時,所需要的方法和策略。這裡要談的重點,是面臨轉變的兩人世界,可能會出現什麼後果。
每當夫妻間出現這種攸關人生的轉變,兩個人都會來到一個重要的轉捩點上:他們將會發現,對方所能為自己帶來的內在能量;他們也將發現,倘若度過這一關,自己與對方都能成為一個更完整及更完美的人,而兩人之間的關係,也可能出現出乎意料的調整。
在長期的婚姻關係中,會發生很多次這類的調整。這是因為夫妻兩人都在不斷成長,不斷重新定位。這種調整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不必像什麼正式談判那樣,非得白紙黑字說清楚不可。只要家庭中的成員體認到一個「結束的時刻」已經到來,就可以了。
如果人們能理解,婚姻就像生命一樣,自有季節循環和轉變時刻,那應對起來就會容易多了。如果能這樣想,你會發現婚姻問題絕不是什麼需要修復的故障,也不是什麼需要修補的瑕疵,它們只是一個訊號——告訴我們婚姻中的其中一個樂章,已經結束了。
如果夫妻雙方有這樣的共識,就能把問題轉化成共同提升的機會。如果你無法讓另一半認同這個觀點,那你恐怕沒有什麼選擇,只能獨自前行了。當然,也有一些人會設法說服另一半,我就碰到不少丈夫或妻子前來求助,說他們的另一半正處於「中年危機」等轉變,需要幫助。我總是說:「他會聽你的,他真的需要幫助。」
憑什麼家裡大小事都你說的才算數?
話雖如此,但如果對方自己不覺得有需要被協助,也是枉然。他必須對轉變有所覺知,並清楚轉變對婚姻關係的意義,以及理解兩人關係中哪些部分已經結束,接下來又應該怎樣因應。
這裡指的結束,不僅是外在事件,更有可能是心裡的某種態度、假設或自我認知的結束。那些先前認定另一半需要幫助的人會發現,真正需要幫助的,其實是自己。一旦自己完成了內在改變,就會發現另一半並沒那麼固執。我認為,那些覺得另一半需要幫助的人,應該要知道自己也需要幫助。
夫妻之間所面臨最棘手的轉變之一,是當「生活決定權」由一方轉移到了另一方。很多夫妻間有一種默契,讓其中一人做某些決定,常見的理由包括:「他比我懂理財」或「她比我有品味」等等。然而,當其中一方對做出來的決定不爽時,這樣的默契就面臨轉變了。
「為什麼去哪裡度假,總是你一個人說了算?」或是「為什麼就因為你喜歡那輛車,我們就非買不可?」你或許已經發現,講這種話,只會讓兩人關係變得更糟。
這樣的改變,是婚姻關係中意義重大的轉變時刻。面臨這樣的時刻,雙方都得放下過去習慣的做法,一起度過這段混亂的過渡期,最後才能以全新的方式共同生活。
然而,在整個轉變過程中,夫妻雙方永遠都不可能說清楚自己的行為,以及他們這麼做的理由。人們總是為了婚姻中的權利和義務分配而爭吵,卻從來沒有探究真正發生了什麼事。什麼事呢?我們也許可以稱之為「天平的新平衡」——把某些東西從天平一端,改放到另一端。
有各種方法幫你度過婚姻中的轉變時刻。首先,夫妻中如果有一方正在經歷著轉變,應該和另一方開誠布公。其次,夫妻兩人應該以轉變為基礎,進行建設性的談話,雙方都應該充分理解在這個過渡期,要完全放下過去一切,本來就是困難且迷惘的。
對方的表現會讓你失望,你會覺得自己委屈,但不如換個角度想:你自己也需要改變。警鐘已然敲響,你正處在生命中重要的轉變時刻,而就像任何轉變一樣,婚姻中的轉變也將使你越來越完好。
(本文摘自《轉變之書(40週年增修版) 結束,是重生的起點,早安財經出版,威廉.布瑞奇, 蘇珊.布瑞奇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