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444位居住在日本東京圈、20歲至45歲的女性為對象,針對她們排便和睡眠狀態等調查的結果發現,便祕或是患有反覆引起腹瀉或腹痛的大腸激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簡稱IBS)的人,和沒有排便問題的人相比,睡眠品質比較不好。
具體來說,多半有平日睡眠時間較短、日間嗜睡、起床時間不規律、夢遊或作噩夢、夢魘等症狀(稱為異眠症〔Parasomnia〕)的傾向(見圖3-2)。
日本睡眠評估研究機構的白川修一郎教授過去曾做過這項調查,他指出,其實男性也有相同的問題。
一旦睡眠不足,腸道蠕動就容易減緩
話說回來,為什麼排便和睡眠有關係?因為排便不順,所以才會睡不好?還是因為睡不好,所以才會導致便祕?
白川表示:「應該是從睡眠的問題著手。一旦長時間持續睡眠不足或不規律的睡眠習慣,自然就會導致便祕。事實上也有調查發現,和睡7~8小時的人相比,睡5小時以下的人,有排便異常症狀的情況比較多。」
睡眠不足且導致排便不順的主要原因有3個,分別是自律神經的問題、睡前的暴飲暴食,以及生物節律紊亂。
首先睡眠不足,會導致自律神經無法獲得充分的休息,容易引起自律神經失調。因為消化道的運動由副交感神經支配,所以一旦它變遲鈍,腸道的蠕動速度會變得緩慢,容易形成便祕;相反的,副交感神經如果過度興奮,速度就會變快,造成身體患有大腸激躁症的原因之一。
吃完早餐後就想上廁所的原因
「事實上,睡前是一天當中食慾最大的時段。這是為了囤積身體在睡覺期間所需要的熱量,可說是生物與生俱來的習性,所以一旦睡眠不足,這個欲求就會變得更加強烈。
很多上班族因為睡眠不足,加上回家時間又晚,於是很多人會在睡前暴飲暴食。但這樣一來,睡眠品質就會越來越差,導致代謝症候群。甚至隔天不想吃早餐,進而造成便祕。」白川說。
晚上太晚吃飯,沒有消化掉的食物就會殘留在胃裡,如果在這種狀態下睡覺,便無法充分休息,睡眠品質也會跟著下降。而且,早上起床後,身體會處於消化不良的狀態,影響食慾,如此一來就不會好好吃早餐,甚而導致便祕。
基本上,食物在早上進入空蕩蕩的胃之後,會誘發腸道大幅蠕動的胃結腸反射(Gastrocolic Reflex)。腸道內的糞便會被推擠到肛門附近的直腸,促進便意。
吃完早餐後,之所以會想去上廁所,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可是,如果沒有被消化的食物殘留在胃裡,不僅無法產生食慾,就算吃了早餐,胃結腸反射也會變弱,不容易排出糞便,因此便祕。
最後導致排便不順的因素是生物節律的紊亂。消化道的作用和睡醒節律(Sleep-Wake Rhythm)完全一致,白天清醒時變得活潑,晚上睡覺時則變得緩慢。也就是說,晚上睡覺的時候,消化道吸收的作用也會跟著身體進入休息模式。如果睡眠或起床時間不規律,消化道就會跟著混亂,自然無法正常排便。
晚餐別吃太飽或太晚吃,就能改善排便
睡眠和排便之間的關係確實比我們想像的更深。為了改善這樣的狀況,白川說:「最重要的是改善睡眠不足的問題。」
「首先,請試著比平常提前30分鐘上床(多睡30分鐘)。當然,絕對禁止睡前的暴飲暴食。晚餐要在睡前3小時內吃完,若肚子真的餓到受不了,就吃點熱量較低又可以較快排出胃部的食物,例如吃果凍,稍微抑制飢餓感就可以了。」白川說。
因為加班等因素而不得不晚歸的時候,也可以先在辦公室吃顆飯糰,回家之後再吃點飯菜,也就是採用「少量多餐」。這樣一來,早上起床的時候,會呈現空腹的狀態,自然就吃得下早餐。此外,早餐的分量也得足夠,才能引起胃結腸反射。
「不要選擇流質食物,需要咀嚼的固體食物才是最重要的。」在空腹的狀態下,提前30分鐘睡覺,到了早上就像往常般起床、吃早餐。
這樣一來,吃完早餐後會產生便意,改善排便問題。而且,睡眠時間增加後,在白天嗜睡的情況也會減少,同時使工作效率提升。於是,白天的活動就會增多,晚上也會睡得更安穩……一切會持續朝更好的方向發展。
「當然,睡眠和排便會惡化是因為長年的生活習慣所導致,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善。可是,只要提早睡覺,身體會在1~2星期內,逐漸習慣這個循環週期,身體便能更早感受變化。所以,即使只提前30分鐘睡覺,也能帶來相當大的好處。」
(本文摘自《24位名醫肯定,最好的休息法:科學實證,給睡不好、沒得睡、很難醒、日夜顛倒的人的休息與睡眠全書。》,大是文化出版,三島和夫, 伊藤和弘, 佐田節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