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腳末梢電麻刺痛,不是脊椎問題而是慢性病病變!7個自我預防方式必看

手腳末梢電麻刺痛,不是脊椎問題而是慢性病病變!7個自我預防方式必看

糖尿病是複雜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常見合併症包括腎臟病、視網膜病變,甚至是發生肢體末梢有電麻刺痛的神經病變,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不知不覺中就會侵害健康。不過,只要能透過定期就醫,進行尿液、血脂、眼底檢查及神經病變篩檢,就能防範合併症發生。

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說,2017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有超過4成糖尿病患者,沒有定期做尿液檢查、近3成無檢驗血脂、超過5成無眼底檢查,大多數都是因為沒有症狀而忽略。

 

定期檢查三高、尿液、眼底

 

要降低糖尿病合併症的危害,除了按時就醫以控制血糖平穩外,更需要定期檢查三高、尿液微量白蛋白和眼底,才能早期揪出合併症,早期介入治療。

 

另外,糖尿病神經病變也是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之一,會造成肢體末梢電麻刺痛,增加下肢截肢的機率。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柏安說,有6大危險因子包括年齡、糖尿病前期、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病程久,讓周邊神經病變機會愈高,而抽菸和酗酒亦會加重病變程度。

 

每年1次周邊神經病變篩檢

 

早期症狀可能只有極輕微的感覺功能減退,有時甚至沒症狀,而後手指及腳趾會出現感覺喪失或疼痛,病友可能會抱怨肢體末梢有灼熱感、針刺感、麻、冷、緊、或者像螞蟻在咬的感覺;這種神經痛會在夜闌人靜、天氣太冷或太熱時會更加明顯。

 

這些疼痛會影響生活品質,導致失眠以及影響情緒,若沒有即時治療,周邊神經病變隨著病程進展,可能導致平衡感變差、走路不穩,甚至出現末梢肌肉無力、萎縮等症狀。

 

陳柏安表示,第1型糖尿病人罹病後5年,或第2型糖尿病人於新診斷時,建議開始篩檢周邊神經病變,如果正常,就每年接受1次周邊神經病變的篩檢,才能及早做好保護,預防勝於治療。

 

糖尿病7項自我控制方式:

1.固定測量血糖,達到良好的血糖控制。

2.做好手足保護,避免傷害與刺激。

3.保持足部乾爽,每天檢查足部是否有傷口。

4.戒菸戒酒。

5.規律運動。

6.定期接受醫師評估。

7. 每年接受1次周邊神經病變篩檢。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