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於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現年60歲的王惠光律師,大約七年前首度參與遶境。
他透露,起初是看到媒體報導,抱著好奇、想一探究竟的心情報名參加。沒想到,初次體驗讓他收穫滿滿,進而開啟「遶境人生」之路。
被濃厚人情味感動 他包車帶一日團體驗
因是徒步行走,沿途會經過中南部地方鄉鎮,讓平常在台北工作生活的王惠光,有機會欣賞到農村景象,更在過程中感受到滿滿人情味。
「看他們的表情會看到感動…」王惠光說,曾看過村莊的婆婆媽媽,一早為大家備好大鍋早餐,一問之下才曉得她們在天還未亮就已起床準備。他也看過平常不方便出門的弱勢民眾,鼓起勇氣走出家門向媽祖祈福,就連途中幫忙按摩、治療的都是義工。
種種景象在都市較難體驗到,王惠光在參與過一、兩次後,開始對遶境產生興趣,「覺得走走路也蠻好,途中能看到平常較看不到的景致,且一個人走在鄉間大馬路上怪怪的,大家一起走較愉快。」
王惠光的熱衷參與及分享,引發周遭親友好奇心,因此他大約3、4年前,開始義務辦起「一日體驗團」,第一次包下遊覽車,載著20人左右,到雲林虎尾跟著媽祖走到西螺,再返回台北。
當時之所以特別選定「虎尾-西螺」段,王惠光直言,彰化員林以南的鄉村景觀與人都較為純樸,希望能將他在遶境中感受到的人情味,讓團員們親自體會。
遶境列入人生必做!「粉紅超跑」吸年輕族群
王惠光觀察,凡參加過遶境的人普遍會想再參與,加上近年來媒體傳播,讓大甲媽祖與白沙屯媽祖知名度提升,民眾愈發熟悉,除了參與遶境的人逐年增加,也有愈來愈多觀光客與年輕人將遶境列入「人生必做清單」。
「年輕人參加主要是體驗成分高,很多年輕人因為現在的『台灣意識』參與活動,現在很多有台灣意識的活動,比如爬玉山、徒步環島等…。」
他以自身經驗說明,大甲媽祖遶境較具傳統性,參與人數最多,有不少一日體驗團及觀光客,若撇除觀光客,年長者還是佔相當比例。因為其路線固定,民眾會事先準備好迎駕,隨行香客也不一定跟在神轎旁邊,整體來說聲勢較浩大,沿途陸續可見進香客,綿延可達20公里。
白沙屯媽祖遶境則以年輕人居多,因路線不固定、走的速度快,素有「粉紅超跑」之稱,但三餐、晚上都會停下休息,作息與民眾較接近,大家可以跟在神轎旁邊走完全程,且若徒步走完並符合其餘規定,會發給錦旗,對年輕人而言有著「解鎖成就」的意味。
「一個人走很無聊,幾萬人一起走就很有趣。」王惠光說,白沙屯遶境原本為村落性活動,因祭祀圈(註:意指附近村落基本盤)小,1950~1960年代僅有數百人參與,2008年僅3100人,隨著知名度大開,愈來愈多外地人參加,去年首度突破5萬人,今年更有超過7萬8千人報名。
進香不等於遶境 「鑽轎底」不是一開始就有
王惠光指出,「進香跟遶境是不同的」,因香火旺盛的廟被認為靈氣較強,地位較低的廟會至地位較高的廟「進香」,進行刈火儀式,從靈氣強的廟分一點靈氣回來。
當進香刈火回到本庄之後,神轎會在本庄之內繞境,將刈火而求來的靈氣分享給本庄的家家戶戶。
簡單來說,進香是對外對上的,是求取靈氣,遶境是對內對下的,是分享靈氣。
近年來,隨著參與人數大幅成長,進香活動的傳統原貌也有所改變。以現在常見的「鑽轎底」為例,王惠光說,像白沙屯過往並沒有鑽轎底的儀式,近20年因為外地來參與的人很多才帶來這種儀式。
過往鑽轎底都有特殊理由或為了還願,惟隨著時代變遷,已成現在遶境不可或缺的儀式之一。
王惠光認為,傳統活動改變不見得是壞事。過去傳統活動被部分人認為較低俗迷信、參與者知識水準不高;近年為了讓更多階層的人打破刻板印象,活動逐漸走向精緻化,也讓繞境進香活動吸引更多人參加而獲得新生命。
如今文化部登錄的國家重要民俗共有21項,大甲和白沙屯都列名其中。
遶境商機夯!旅館被訂滿、中小企業都來打廣告
此外,因媽祖遶境知名度高,為台灣一年一度盛事,連帶替部分產業帶來商機。
王惠光笑說,曾碰上遶境日期消息一出後,不到半小時當地旅館全被訂滿,後來透過友人才知道,旅館會將房間保留給長期參與遶境的熟客。
遶境途中會有業者提供餐食,但部分參與體驗遶境的民眾,可能吃不慣或是在一日體驗後,會在遶境路程當地或安排到鄰近鄉鎮觀光品嘗當地美食名店。
不少中小企業也會趁此機會,將公司名稱印在衛生紙、礦泉水等包裝上,或設攤位打知名度增加曝光,大型廠商如中華電信(2412)、味丹、麒麟啤酒等,也經常會在現場提供吃食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