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住在海邊,家前院有一塊小空地,栽種幾棵香蕉樹。不知道是因為照顧不周、或是營養不良,顯得了無生趣。只有其中比較大的一株,纍纍結出幾串青綠的果實。
聽說結了果實的香蕉樹,會自動枯萎死亡。於是他把幾串香蕉果實採收下來以後,小小的庭院,剩下一片沉寂。
夏天結束之前,他要暫時離家一陣子,出發的那個清晨,他索性把所有的香蕉樹都砍掉,打算等到換季時,改種別的植物。沒想到當秋天來時,他回到海邊的小屋時,發現前院的空地,又長出一棵欣欣向榮的香蕉樹。
仔細確認之後才發現:離家那天清晨,當他整理砍下的香蕉樹莖幹時,因為搬運不及,無意中留下一株看起來已經毫無生機的枝枒,在他離開的這段期間,默默地展現它的生命力。
他主動與我分享這個感動的經驗,我不禁想起少年時曾經在攀登高山、尋訪神木途中,遇見從岩石縫隙長出的百合花。它的根脈緊緊抓住岩壁,努力探出花蕊盼著綠蔭篩下的絲縷陽光。看見生命中謙卑的力量,帶給我朝聖般的感動,久久不能忘懷。
雖然,當初登山的目標之一,的確是為了仰慕神木而來,但是,意外發現的百合花,散發著優雅而神秘的氣息,同樣令人震撼。
神木是巨大的;百合花是渺小的。但是和整座森林之上的浩瀚穹蒼比起來,神木也是渺小的。
謙卑的力量,不在於形體的大小、氣勢的強弱,而是用柔軟的姿態,包覆著堅實的心念。以既懂得保護自己,也不使對方受傷的厚道,成就自己、同時也不忘成全別人。
謙卑是:態度上的敬讓,和心情上的禮貌。必須心甘情願地付諸在行動上,才不會失之膚淺、虛偽。
曾經讀過一篇論述歷史的文章,談到清朝的大臣李鴻章,引薦德國人梅廉朵夫到朝鮮擔任官職。
啟程前,李鴻章提醒他:「拜見朝鮮王,記得要行三跪九叩之禮。」梅廉朵夫並不茍同,李鴻章堅持說:「否則,你會被趕回中國來。」
將此忠告謹記在心的梅廉朵夫,在謁見朝鮮王時,特別把深度的近視眼鏡取下,恭謹地行了三跪九叩之禮,因此很順利地把自己融入並打進朝鮮的官場裡。
不堅持自己的身段,願意「入境隨俗」,展現了謙卑的行為。體貼對方之餘,同時也說服了自己,因而不覺得受辱。
老子,也是中國歷史上極講究謙卑的哲學家。他的老師常漎,在臨終前張開嘴巴問說:「你看我的舌頭還在嗎?我的牙齒剩幾顆?」老子回答說:「舌頭還在,牙齒都沒了!」
學者認為這個啟示是說:「舌頭柔軟謙卑而長存;牙齒剛強自大而掉落。」
謙,是態度上的敬讓而不自大。卑,更是一種心情上的禮貌與客氣。兩者相輔相成,心甘情願地真摯付諸在行動上,才不會失之膚淺、虛偽。
在賢達面前,表現謙卑,這是基本的禮儀。但若位尊的人對待下屬也能展現謙卑,就更不簡單了。
例如:孔子主張不恥下問,並不代表孔子無知,反而顯得品德高貴。佛陀幫生病的弟子煎藥、服侍茶水,佛陀並不會因此變得微渺,反而自然流露出偉大的慈悲。
宗教,使人謙卑。能夠臣服於大自然主宰的力量,才會真正感覺自己的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