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依賴子女,老友作伴住附近、相互照顧!「共老」概念正流行,幸福圓滿第三人生

不依賴子女,老友作伴住附近、相互照顧!「共老」概念正流行,幸福圓滿第三人生

5月底,新冠肺炎疫情最嚴峻之際,我很怕突然宣布大台北地區封城,萬一真的發生,會對我的父母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所以決定將他們送到我母親在中部的娘家。

我的大舅在老家蓋了一間透天厝,其中一層樓屬於我的二舅,但他也住台北,不常回去。我跟他商量,可否暫時送父母過去住,他不只一口答應,還和舅媽也一起回去。結果,四個老人家同住,每天生活在一起,而且相互為伴,非常開心,真是我始料未及的事。

 

如果沒有這次疫情的爆發,他們姊弟一年難得見面幾次,現在卻拜疫情之「賜」,居然能夠讓他們重溫手足之情,真的是應了那句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回頭想想自己,以後我老了,子女都各自成家,只剩下老夫老妻共度「空巢期」,屆時也能有這個機會,與同齡的老朋友常常見面,甚至住在一起嗎?

 

這個「共老」的想法,在很多媒體上都有討論,甚至有些人已經開始規劃或實現了,其中包括我的一群好朋友。他們多年前集資在南部某大都市買了一塊地,就想蓋棟大樓,讓大家老了可以住在一起。

 

合建立意良善,但須考慮繼承問題

 

他們的初步構想,就是把一樓當作交誼廳,隨時可以泡茶、喝咖啡聊天,然後散會後,直接上樓回到各自的家中。

 

這樣做,也可以完全照大家的想法,來蓋出自己最滿意的房子。這些好朋友已經認識超過30年,能夠這樣一起共老,人生真的夫復何求,不過,目前大家都還在工作,所以仍未付諸實現。

 

他們曾問我,要不要加入這個計畫?或許是因為我天生不夠浪漫,只想到現實層面,所以就婉拒了。

 

現實的問題不是指錢不夠,而是擔心這些好朋友如果去世之後,他們的子女可能會把產權賣掉,然後讓不認識的人住進來,破壞了原先的美意。此外,每一層並非只有一戶,採光總有好壞之別,屆時分配肯定有人會不滿意,反而可能傷及友誼。

 

找棟樓各買一戶,更能成就「共老」

 

我認為共老最好的方法,是找一棟大樓,大家各自買其中的一戶,還是可以很方便到處串門子,只是沒有專屬的交誼廳罷了。不過,要所有的好朋友都喜歡同一棟大樓,再來還要有足夠的數量,甚至價格也不可能一樣,看來同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前不久,我和另一群好朋友去中部住民宿,那裡的設計構想非常接近「共老」的精神。這個位於深山的民宿,總共有5間獨立的兩層樓木屋,每一間的產權都各自屬於合建的五個好朋友,然後委託其中一人住在那裡經營民宿,多少靠此增加一些收入。

 

他們不是住在同一棟大樓,土地所有權也獨立,未來遺產繼承相對單純。不過,問題還是出現了。其中一人因為經濟問題,已經把他的小木屋賣掉了,當下就對民宿的經營造成困擾,而且一個陌生人搬進來,肯定會降低其他四個人未來共老的意願。

 

今年3月底,受邀到一位好朋友在中部鄉下的小木屋度假。他雖然才40歲,離第三人生還很遠,但他卻有一個建立聚落的想法,而且以「村長」自居。

 

入住世外桃源,醫療照護仍不能少

 

他的小木屋附近有大片的土地,都是屬於他的,所以他可以廣邀認識的各方俊傑來成為村民。土地產權獨立,房屋自地自建,當然可依個人喜好來蓋,又有大片綠地可供休憩,登山步道也近在咫尺,完全符合「世外桃源」的想像。這才是我認為「共老」的最佳環境,而且我真的慎重考慮要加入。

 

缺點當然還是存在,一則未來入住的村民,不一定是我本來就認識的好朋友,需要磨合的時間,二來離最近的醫院有15分鐘的車程,對於老來必然發生的醫療照顧,恐怕不符需求。

 

或許我可以建議那群已買地、但尚未興建的好朋友一起來看看這塊地。他們都符合這位村長所定義的「各方俊傑」,甚至其中幾個人和村長本來就熟識。

 

老來如果能有好友為伴,而且還能互相照顧,真的會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好友不必多,如果人數不多,只有三四位,實現的機會相對容易,或許等疫情趨緩,又能自在出門時,大家相約一起去看房子,圓一個「共老」的美夢。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