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有人會說,決斷力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特質,通常男人較果斷;也常聽人說女性天生細膩、瞻前顧後,容易優柔寡斷。這些看法沒有對錯,但我認為,決斷力的養成大多是後天鍛鍊而來,性別不是限制,人的內心深處其實清楚自己要什麼,需要的只是突破的勇氣和行動。
決斷力需要清楚的行為認知與經驗的內化。我們身處的「環境」是第一個養成因素,信念的引導與籌碼的累積,會造就不同的決斷力量:
1.環境
俗話說:「環境造就人。」環境會啟發並訓練一個人的決斷力,迫使人做出困難的決定,甚至影響人的想法、態度與能力。
以我為例,十四歲和弟弟獨自在美國生活,被迫在陌生環境裡一夜長大。當時身邊沒有可依靠和卸責的對象,所有決定和苦樂都靠自己承擔,因此很早就懂得面對現實,對各種突發狀況先保持冷靜、不哭不鬧,研判情勢後,勇敢做出我認為對的決定。
有著不被環境打敗、凡事自己承擔的成長歷練,「自己的國家自己救」後來就變成我的口頭禪,也是提醒我面對、接受、抉擇、克服困境與負責任的處世態度。
2.信念
一個人的行為,反映他的所思所想,而「價值觀」就是一種信念。
在做決定時,最好化繁為簡、不忘初心、坦誠以對,再以具體行動驗證實踐。只有我們最清楚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相信什麼,信念貴在自知,而非自欺欺人。
有了清晰的信念,就無須害怕別人的看法。因為這是我們的人生。「別人」,即使是父母,對我們人生的選擇也只有建議權,沒有決定權。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人生就該由自己負責。
當公司同事們有所爭執,各持己見時,我常這樣提醒:「如果誰也說服不了誰,那這個計畫由誰負責成敗,就讓他做最後決定。」這也是基於一樣的觀點。
想了解人的信念有多強大,可試著把選擇情境推演到極致。
以一個總讓男人陷入兩難的問題為例:「當母親和妻子同時掉入海裡,你要先救誰?」這個看似誇張的情境,反映的不只是孝親與愛情的抉擇,而是一個人對於原生家庭或自組家庭,何者優先的價值觀。
當人們做出困難的抉擇時,往往反映出他最在意和想望的是什麼。如果一個人對事情完全沒有頭緒,像無頭蒼蠅般找不到方向,那麼他的課題就不是做抉擇,在此刻,他根本不該做任何重大決定,而是啟動自我探索的旅程。
3.籌碼
掌握多少「籌碼」,更精確地說是「資源及本事」,會影響決斷時的勇氣與擔當。
有較多籌碼的人,做決策相對容易,因為他有輸得起的本錢。反之,當一個人沒有太多「資源」,做重大決策就相對艱難掙扎。例如想離職,找不到更好的新工作,或怕沒固定收入無法維持生計,就得理性想想有多少衝動離職的籌碼。
籌碼可以是能力、資歷、學歷、人脈甚或是銀行裡的存款。如果有把握離開後也能憑藉過往的經驗和好口碑,馬上找到工作,又或長期不工作都不愁吃穿,放膽辭掉不開心的工作也沒什麼好怕。相對地,若沒有足夠條件,最好謀定而後動,先充實自我蓄積能量,等待行動的更佳時機。
從個人生涯到人際關係經營,面臨重要決策時,請記得先放下焦躁,冷靜思考,啟動「決斷力導航系統」─快速尋找可靠資訊、知識;並回到初衷、誠實面對自己的想望;同時化繁為簡,設想最壞狀況及可承擔的後果,然後再放膽做出決定,一旦下定決心,盡力了就不要後悔,不論成敗,都要讓自己設法精采地活下去。
我相信,無論做出何種抉擇,只要忠於自己,都該感到充實自在。因為命運就像搭乘飛速疾駛的雲霄飛車,此刻攀高,下一刻可能迎來挑戰;此時低落,可能正好儲備了再躍起的能量。
養成強大的決斷力,有助於發掘並創造你的真心想望,也唯有找到心之所向,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你將打從心底感到喜悅,無須仰賴外在給予的肯定,或追求任何稍縱即逝的歡愉與表面虛榮;也不會認為自己的成功,須依附於世俗眼光所歸類的「人生勝利組」標籤。
擁有發自心靈的「內在喜悅」(Inner Joy),才是人生的真正成就。
那也是在面對險阻困境時,能夠真實仰賴的力量,勇於「為自己做決定」,經過思考的決定,就是最好的決定,讓我們一起從現在開始製造幸福!
(本文摘自《人生有所謂,決斷無所畏:電通集團CEO唐心慧分享如何做好決定,告別糾結人生!》,聯經出版公司出版,唐心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