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彤文17歲就嫁入傳統大家庭,除了照顧女兒,就是張羅三餐、操持家務,「碗都是我在洗,連小姑下班回來吃完丟著到隔天,被罵的卻是我。」種種苦楚只能吞忍,連丈夫也不挺,氣不過的她只能無奈結束婚姻。
想不到帶孕二婚仍所遇非人,前夫不但常常花天酒地,還到處借錢花用,連到醫院生產的費用都是請小叔刷卡,兒子才得以在醫院出生。後來鄒彤文才得知,前夫早在她懷孕時就出軌,離婚後更沒出過小孩教育費、生活費,甚至將她存下的奶粉錢全變成自己的酒錢,有時還把兒子帶到聲色場所,放任朋友拿菸草餵兒子當零食吃。
儘管情路坎坷,她仍渴望被愛,與男友交往3年再度懷孕,卻因彼此家世懸殊,遭對方媽媽羞辱:「妳是不是要我們家的錢,才故意懷孕生小孩?」甚至懷疑孩子不是他們的,被迫到醫院引產。
我的命可能真不好,但我絕不認命!
她做完手術後,被獨留在醫院陷入血崩危險,除了尋死別無他想。嘗試過自殘、狂吞安眠藥自殺,經過3個月的昏沉,最後在療養院裡醒了過來,恍惚間她自問:「我真想求死嗎?」
得到答案是,她其實一直渴望活著、渴望被愛、渴望扛起自己,不讓人再看不起,也不准別人欺負她的孩子,這才徹底清醒,「我的命可能真不好,但我絕不認命!」
回首情路,她為愛丟失自我,最終還是被拋棄,「轟轟烈烈又怎樣,當一切消逝後,對方過得好,自己卻傷痕累累,愛他愛到小孩、自己都不要了,有得到什麼嗎?他最終選擇的不還是他自己?」
「原來我遭遇那麼多挫折的原因,是不夠『愛自己』!」鄒彤文說,以前依靠外界認可,用他人的愛來定義自己的價值,無形中也導致自己過度依賴,造成情緒勒索,給自己也給對方巨大壓力。
尤其過去她常被另一半的家人笑單親、貧窮、沒學歷,無情貶低成為情緒的引爆點,讓她陷入自毀憂鬱。於是她將這些負面情緒當作人生進步的推力,透過學習精進自己,「或許人生就像木炭黑黑的,可是點燃之後,生命就是火紅的光明。」
幾年前,她幸運遇到現任丈夫,終於懂得什麼叫真正的幸福。鄒彤文說,「年紀愈大,受過傷後才明白,人生的價值與愛,是自己給自己的。」她舉例,過去賺錢都是先給家裡,直到有次拿去學潛水,「發現這樣活著好快樂!」此後她學著支配金錢,愛家人之餘,也要懂得取悅自己、解鎖人生成就。
愛就是一半包容、一半理解
她笑說,「我大概是老公的大魔王,因為我現在愛自己比較多!」她自嘲愛生氣,老公則是安靜寡言的個性,如何讓婚姻保持長期穩定?就要在生氣時學習關掉一半的怒火。
「全開,兩個人的關係會爆炸!」她說,愛就是一半包容、一半理解,了解對方脾氣,也學會控制自己的怒火。加上雙方家庭背景、生長環境相似,興趣也雷同,他們成為共同學習成長的伙伴,而不是互相拖累。
鄒彤文有2個小孩,最大的已經18歲,雖然前兩段婚姻離散,但她對孩子的陪伴卻不曾缺少過。
「孩子們在睡前都會來我房間聊天,不管再怎麼累,我一定早起陪孩子吃早餐、聊天、上學。」鄒彤文說,小孩在20歲以前是妳的,20歲之後,就是他自己的,要把握這幾年的時間打下感情的基礎。
這樣的陪伴,也讓孩子變得格外貼心,她回憶某天深夜自己突然發燒,除了丈夫照顧,兒子也跑到房間不走,「當下你感動沒有白教,後面好氣又好笑,他盯著我看,說要陪我但要開網路…當我說好啦、去睡覺啦,不用你顧時,他又會逗弄我說那我下樓囉!」原來孩子即便想玩手機,說到底還是想陪著媽媽。
鄒彤文的人生因一路波折而豐富,但她期望孩子們不用經歷一樣的事情,「你沒辦法去估量每個人的承受程度到哪?我可以分享我的經歷,但孩子不一定要真的去走過。」
我希望我在養老院的生活,可以每天飆輪椅比賽
她不掩蓋自己的過去,提醒孩子們選擇更好的道路,甚至直率提醒女兒別年紀輕輕就玩出大肚子,用離婚兩次、其他感情挫折的慘痛經歷告誡,避免女兒重蹈自己的覆轍。「因為過去,更讓我想翻轉現在,因為知道痛在哪裡,所以不想讓別人經歷那種痛,我要翻轉我的人生。」
但她認為親子再親暱,仍有自己的人生要面對,有次更對兒子告白,「等媽老了不要幫我請看護,丟到養老院就好!」鄒彤文說,這是她對自己的負責,最後的善終。
「每個人的人生應該對自己負責,照顧是自己的責任,而不是老了變成兒女的責任,也不是因為生了孩子,孩子就有義務要照顧,我希望我在養老院的生活,可以每天飆輪椅比賽!」
珍惜生命,自殺不能解決問題,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若需諮商或相關協助可撥生命線專線「1995」、張老師服務專線「1980」或衛福部安心專線「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