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有品質」連結的3個方法!做為病人、家屬重要後盾,讓他們感覺到自己不孤單

成為「有品質」連結的3個方法!做為病人、家屬重要後盾,讓他們感覺到自己不孤單

「促進社會聯繫」是人們在經歷重大變故後,增進心理調適的重要原則。在面臨壓力時,生理的抗壓機制會促使我們與其他人建立連結,無論是分享、尋求協助和支持或幫助他人,都能增強我們面對壓力的心理韌性,有益於提升身心健康。

 

但是阿美姨和沈大哥的經歷讓我注意到,我們的生活中,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足夠的心理強度去陪伴受苦中的人們。有些人不見得具備情緒覺察與同理的能力,即便沒有惡意,但某些不經意的回應或行為,有可能不小心成為病人和家屬的負擔。

 

因此,在促進社會聯繫、維持人際連結之前,有一個關鍵應該要了解:連結的重點在「品質」,而非數量。重要的不是和多少人保持聯繫,而是我們要篩選出信任、願意聆聽、相處起來自在的家人或朋友,讓他們了解我們的狀況與需求,試著去分享自己心裡的感受,以獲得支持及陪伴。

 

連結和支持的對象除了來自於原本的生活圈,別忘了,身邊的醫療團隊、病友或家屬、心理專業人員,也是可以尋求的支持管道。

 

【療心錦囊】好好關心,而不變成壓力

 

身為病家周圍的親朋好友,我們該如何讓自己扮演一個好的「連結」和「社會支持」?可以參考以下這三點:

 

1.出於尊重,並徵求同意

 

尊重病家有自己的步調,甚至有想要自己消化、調適的權利。當我們很想關心他、想要進一步陪伴之前,必須先徵得病家的同意。

 

例如:可以先傳訊息讓對方知道:「我很擔心、也很關心你的狀況,如果你方便,不知道我能不能去看看你,或是打電話給你?如果有任何我幫得上忙的部分,也請儘管跟我說。」

 

 

2.適切關心,卡片也很好

 

如果病家願意接受我們的關心,我們可以主動找對方聊聊,甚至進一步詢問對方有沒有需要幫助的地方。

 

例如:需不需要有人陪著去看診、做檢查、聽報告,或是住院時,幫忙輪替照顧

 

在與病家接觸之前,請先問問自己:「我有沒有辦法承受對方不好的消息,或負面的情緒狀態?」

 

若發覺自己尚未準備好,還無法自在地與病家正經歷的壓力和情緒共處,也沒有關係。或許先暫緩腳步,以一張關心或祝福的小卡片表達心意,會是更合適的做法。

 

3.專注傾聽,不否認對方

 

當病家願意在我們面前談論自己的狀況、吐露心情時,要謹記在心:「專注地傾聽」,比說話、給建議或提供比較更重要。

 

在互動的過程中,請不要否認他們的感受、輕易提供解決方式和建議,或是想要他們立刻變得積極有希望。我們愈是想要改變對方,愈可能讓彼此之間的距離愈來愈遠。

 

希望你我在身邊的人有需要的時候,都能成為那個「有品質」的連結,做為病人與家屬的重要後盾,陪伴他們走過治療過程的各種風景,讓他們感覺到自己並不孤單。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癌症心理師的療心錦囊》,寶瓶文化出版,商沛宇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