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幸福熟齡論壇今天登場,以「夢想‧富足 熟齡生活提案」為主軸,在「退休理財」主題裡,樂齡族該怎麼從投資風險角度,妥善規劃退休後的理財計畫?
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前理事長王儷玲首先點出,長壽風險、通膨風險、投資風險,是三個重要的退休理財觀念。
不過,多數人都只重視投資風險,端看投報率;卻忽視了因平均餘命延長所衍生的長照成本,所形成的「長壽風險」,以及未來生活費用可能會有的「通膨風險」。
▲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前理事長王儷玲(攝影:吳東岳)
社會保險可能破產、子女奉養已不可靠 退休投資要「長期佈局、低點進場」
「在退休理財上,過去多數人都做錯過幾件事,」王儷玲觀察,首先大部分的人都太晚開始儲蓄或太早退休。而因為年長才開始投資,常常「怕賠錢」,因而選錯投資工具;或者保守投資,當有金融風暴或市場不穩時,就退出投資市場。
她指出,根據《今周刊》和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2022年合作的國人退休理財大調查,平均來說,國人43.5歲才開始存退休金,卻預計在61歲就退休,預期餘命是79.7歲,並認為應有1040.3萬元才是充足的退休金額。但這等於退休後每月還需存超過兩萬,是「負擔太重、起步太晚!」
退休基金協會也曾做過調查,發現國內有高達55.4%的老人退休後必須「靠自己」,僅有31%是仰賴社會保險和雇主退休金,而依靠子女奉養者也僅佔24.3%。
《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也提到,我國勞保破產危機在即,「用勞保拿退休金,未來只會變少。」他直言,目前勞保的潛藏負債約是12兆台幣,而中央政府一年總預算也才2.2兆,「等於政府要6年不吃不喝才可以把勞保破洞填滿。」 這勢必要面臨的困境。
當社會保險可能破產、子女奉養已不可靠,王儷玲說,就得靠個人投資規劃確保晚年生活。而她也分享,退休理財的投資心法,就是「越早開始投資越好」,因為退休投資是長期投資,更要有「長期佈局、低點進場」的觀念。
▲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前理事長王儷玲(攝影:吳東岳)
她指出,年輕人可以及早開始,定期定額購買基金,尤其是ESG永續、氣候風險、淨零減碳、綠能等前瞻性產業及綠色債券,這些永續投資的資產,近年都已經打敗傳統的大盤指數,投資報酬率穩定,是適合退休投資的未來趨勢。
若35歲開始,每個月定期定額5000至8000元來做投資,以報酬率4至6%來看,退休後就可以存到5~600萬的金額,若從25歲開始,更有可能「用5千塊得到1千萬」。
至於許多人碰到股票或基金大跌、擔心被套牢,便猶豫該退出市場。王儷玲則強調,「長期持有、加碼、轉換」是關鍵,也就是退休投資仍應以長期規劃來看,即使現在虧損、但長期平均下來是會把成本抵銷掉的。
「其實當投資價格跌下來時,才要加碼。」她指出,當投資的是一個正確的前瞻性產業時,落到停損點時應該加碼,未來的獲利幅度才有望提升。而設定停利點也很重要,王儷玲建議,當到達停利點時,可以先把本金贖回、但繼續投資,並轉換其他更有利的標的。這些額外的投資撇步,能讓退休後多賺幾桶金。
台灣長輩預立遺囑不到5%!遺產不一定帶來幸福,更多是親情撕裂
而遺產繼承法律專家劉韋德,更在今日論壇開啟「禁忌」話題,從法律角度討論預立遺囑的重要性。
▲遺產繼承法律專家劉韋德(攝影:陳睿緯)
「大家講到預立遺囑,就會聯想到死亡,好像寫了遺囑就會發生什麼事⋯」劉韋德說,預立遺囑對長輩來說是忌諱話題,子女也不敢輕易開口討論。
從數字來看,台灣預立遺囑的風氣也確實不高。他指出,目前我國60歲以上人口,有預立遺囑的比例不到5%,和國外動輒40~50%的比例,相差甚遠。
而在沒有預立遺囑的情況下,卻經常因此衍生許多遺產糾紛。劉韋德舉例,最有名的就是王永慶先生,在高齡91歲仍未訂定遺囑,後續便衍生一系列的豪門爭產訴訟。「但其實像王永慶這樣的案例,其實每天在社會都在真實上演。」
他就曾協助過一位老太太,因為丈夫生前僅用口頭方式交代遺產分配,老婦人便依其指示,將股票賣掉、兌現定存並全數移交給兒子。不料竟被女兒告上法院。「遺產帶給子女的不一定是幸福,有時更多是親情的撕裂。」他感歎道。
劉韋德說,天底下糾紛很多,「但遺產糾紛是最容易預防的一種。」不像是交通事故難以避免、經常是無預警的就發生了,也不像婚姻還需要兩個人共同解決。「遺產糾紛,只要父母自己寫好,就能有法律效力,不用花錢就可以預防後續的大小糾紛。」
▲《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攝影:陳睿緯)
《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詢問現場與會的讀者,有沒有人已經預立遺囑?結果與會者面面相覷,全場靜默。梁永煌鼓勵大家,今天聽完律師分享,可以回家嘗試寫一份遺囑。他也為現場民眾提問,當自己在預立遺囑時,應注意哪些細節,才能讓遺囑具有法律效力?
劉韋德則表示,多數人都是以「自書遺囑」,也就是自己寫遺囑的方式,來交代後事。而在自書遺囑裡一定要注意,遺囑內容皆需全文親筆書寫,此外也要有親筆簽名,並具體載明書寫的年月日,才能被法律認可。
「人生就像坐火車,我們並不知道何時會下車,」劉韋德說,但可以透過預立遺囑,妥善安排遺產分配避免糾紛,也能選擇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和世界告別,「讓自己下車時走的從容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