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精是「乙型受體促進劑」(β agonist)的一般俗稱,原本研發用於治療人類氣喘,但療效不顯著,後來發現添加於動物飼料中可以促進蛋白質合成與脂肪分解,因此被開發成「瘦肉精」,提升豬肉、牛肉,甚至火雞肉的肉量。
好食課營養師林世航指出,目前屬於乙型受體素的藥物有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齊帕特羅(zipaterol)、克崙特羅(clenbuterol)、西布特羅(cimbuterol)等。其中,萊克多巴胺相對毒性較低且易排出,在體內的半衰期約為4~7小時,因此台灣僅開放含有萊克多巴胺的肉品進口。
但此次被驗出的「西布特羅」,細胞受體親和度高、半衰期長,作為動物用藥時容易殘留,當人體攝食就會提高副作用風險。尤其西布特羅毒性較萊克多巴胺高,若過量攝取恐導致人體產生血管擴張、心跳變快、肌肉顫抖等症狀,影響神經、呼吸系統。
據聯合新聞網報導,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主任楊振昌表示,瘦肉精對人體的代謝時間依個人體質不同而有差異,萊克多巴胺約1至2天,西布特羅代謝則需要約在3天內代謝完畢,這次檢出國產豬含瘦肉精「西布特羅」0.002ppm,因為濃度低,應該還不至於對人體造成危害。
而楊振昌也提醒,瘦肉精若食用過量,可能會出現脈搏加速、心悸、手抖及其他器官的毒性症狀,也有可能導致血糖升高、血鉀降低,增加心律不整的機會。
不過在2020年開放美豬進口時,就有不少專家表示瘦肉精如萊克多巴胺在肌肉和脂肪部位的殘留濃度不高,單純吃肉導致過量的可能性很低。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與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以體重60公斤的人估計,須每天吃到6公斤的牛肉或豬肉(約36客6盎司牛排),或0.67公斤豬腎(約 5付豬腎)、或是1.5公斤豬肝,才會超過每日的安全攝取量,因此正常飲食下, 應不至於超過所建議之安全攝取量。
但署立旗山醫院仍提醒,動物實驗當中發現,萊克多巴胺在內臟殘留濃度仍高,其中在心及肝臟的濃度可達2~5倍,肺及腎臟更可能超過10倍以上。
由於國人飲食習慣會吃豬的內臟,若攝取過多,仍有可能發生風險,避開內臟部位會是較好的選擇。當然,就算撇開瘦肉精,食用過多內臟本來就有可能產生的血脂肪、高尿酸等代謝健康問題,對於慢性病或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本來就不應該多吃內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