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自己的興趣或者愛好嗎?有些人喜歡爬山享受身處山林的感覺,有些人喜歡下水在溪河裡感受流動;有些人喜歡動漫,在二次元世界有無限空間;有些人則喜歡美食,豐富自己的味蕾也是豐富自己的人生。
在心理學的研究中,有自己的興趣或愛好是一件正向的事,專注於自己所喜歡的事情可以產生愉悅感,同時降低壓力指數。但現實上,卻時常發生自己的興趣、愛好無法被另一半或父母理解、甚至討厭,進而爆發激烈衝突。
2年前,網路盛傳一名男子因珍藏的哥吉拉公仔被太太當伴手禮送親戚,怒火中燒要求離婚,很多人包含太太自己,都不懂為什麼先生要如此誇大其事?前陣子則有一則新聞,報導太太聯合兩家父母,一夜之間把先生的模型都摧毀、丟掉…
珍藏的漫畫被家人拿去回收,收藏的小物被吐槽,喜歡的手作愛好被嫌棄等等…;當事人反應輕的可能大吵幾架,反應比較重的,則可能引發離婚或離家風波,甚至因為情境太獵奇而被報章雜誌所報導。
被摧毀的不是玩物,而是自我認同
上述這些事件,各位有類似經驗嗎?其實許多人在成長過程中,多少曾遭遇類似情境,更有不少人直指成年後的收藏動力,就是「把小時候媽媽丟掉的公仔/玩具/漫畫書」買回來!而這些「受害者」為什麼會爆氣、反應激烈?其實這中間包含了3個層面的缺失:
1、需求的被踐踏: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尊重需求,其中就包括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尊重。沒有討論就恣意處置自己心愛之物,本就會產生不被尊重的感受,有時被強制執行自己不喜歡的行為(例如說過幾次之後就把收藏物丟掉),也會感受到強烈的不被尊重感。
2、自我認同及內在平靜被摧毀:
收集公仔或「二次元」玩偶不僅僅是一種興趣,更多的是一個產生內心平靜的方式,也是在現實中另一種尋找自我認同的存在。所以無論是太太把公仔送人、或家人聯合摧毀這些模型,連帶著是摧毀了先生心靈的避風港,同時也可能把一部分的自我認同一併摧毀了。
3、家庭角色的衝突:
大部分的人還是會想為家庭角色中盡一份責任,若無法當個期待中的好伴侶、好兒子/女兒,會產生很大的內在焦慮。
2方面溝通,化解家庭衝突
基於以上三點,我們可以更了解為什麼看似沒這麼嚴重的事件,卻引發強度很高的家庭革命。
因此,如何來化解家庭衝突,我們也可以從兩個溝通的方向著手:
■建立同理心及尊重
所有行為背後都有其正向的意圖,執著的興趣跟愛好都有其重要的心理收穫。所以如果可以穿透外在行為來看到內在需求,或許雙方就能對彼此有更多的了解,創造有意義的溝通,降低激烈衝突的可能。
■尋求專業的協助
伴侶諮商或家庭治療是一個非常專業的心理治療模式,心理師能陪著伴侶雙方逐漸看見隱藏在行為底下的需求以及負向的互動模式,進而促進正向的溝通與了解,替卡住的關係創造出另一種可能。
家庭的和諧與成長建立在互相尊重與同理的基礎上,一昧要求行為的改變只會帶來負向效果,甚至影響關係品質。
當然,以上所說的興趣與愛好,並不包含物質成癮或已影響到家庭生計這類的行為,因為當有這些行為出現時,或許個人的心理健康就需要特別關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