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管制署昨(5/20)日公布,上周新冠就診人次1.9萬,增加88.2%,另新增93起重症、4例死亡,上周就診與重症雙雙創下今年新高紀錄。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預期這波疫情將在6月中下旬達高峰,單周就診恐怕將達到6.5萬人,並且維持流行到7月底之前。
據疾管署統計,今年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累計330例,其中47例死亡,均以65歲以上長者及具慢性病史者為多,確診及死亡病例9成以上未接種JN.1疫苗。
痠痛、發燒、喉嚨癢,三症狀出現就中鏢
網紅醫師蒼藍鴿(吳其穎)就在粉專表示,近期新冠疫情有升溫跡象,門診不少人一開始以為只是「痠痛、發燒、喉嚨癢」,沒想到居家快篩一驗是2條線。
他說,全身痠痛其實是「身體發炎」的表現之一。「當病毒入侵,免疫系統開始作戰,會釋放發炎因子,這些物質除了對抗病毒,也會讓你感覺肌肉痠、關節痛、甚至覺得渾身無力。」
蒼藍鴿提醒,這波新冠常見症狀除了發燒、喉嚨痛、咳嗽,也有不少人反映「頭暈、疲勞感強烈」,有時候甚至會跟流感搞混。他示警,身體痠痛不是小事,有時候是身體在對你喊話。建議近期出門至人多的場所,可以恢復戴口罩的習慣,保護自己。
而許多網友則回報這波疫情確診後的慘況,「喉嚨像快要被掐死」、「全身痠痛」、「對,我中就是全身痠痛,好像做了運動」、「目前真的是靠腰的痠痛快一周了」、「真的難受,全身無力很不舒服。」
「一波沒完又來一波」這波疫情恐拖很久
另外,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醫師黃立民分析,台灣主流病毒株是NB.1.8.1,主要是來自於香港、中國,別的國家狀況不同,可能面臨台灣流行完NB.1.8.1,美國主流株又跑來台灣,一波沒完又來一波,影響所及就是一波疫情恐怕會拖比較久,可能打破過往2至3個月就結束的疫情規律。
雖然新冠病毒感染多為輕症或無症狀,但疾管署提醒,病程仍有機會發展為中重症,快篩陽性後,如出現下列重症警示症狀,請務必立刻就醫:
●喘或呼吸困難
●持續胸痛或胸悶
●意識不清
●皮膚/嘴唇或指甲床發青
●無法進食/喝水或服藥
●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
●收縮壓<90mmHg,或無發燒之情形下心跳>100次/分鐘。
一圖辨別感冒、流感、新冠
而這次已是第7波Omicron疫情,加上先前流感盛行、季節交替易引發感冒症狀,究竟該如何分辨?中醫師樓中亮曾提供以下簡單的症狀區別,來讓大家分辨:
一、感冒:會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以及1~2種全身性症狀。
二、流感:發燒、頭痛、呼吸道症狀、肌肉痠痛、疲倦乏力等症狀。
三、新冠肺炎:主要表現為發熱、乾咳、乏力,少數有鼻塞或流鼻涕、失去味/嗅覺、肌肉痠痛、腹瀉等。
四、Omicron:乾咳、極度疲勞、肌肉痠痛、喉嚨沙啞,少數會發燒、失去味/嗅覺。
●呼吸道症狀:包含了咳嗽、流鼻水、鼻塞、喉嚨痛等。
●全身性症狀:包含了頭痛、全身痠痛、疲倦乏力等。